游戏百科

耳痒耳痛别乱掏!四大危害每个都可能让你后悔莫及!

生活中,不少人遇到耳痒、耳痛的情况时,第一反应就是随手拿起棉签、发夹甚至手指去掏耳朵,觉得这样能缓解不适。然而,这种看似

生活中,不少人遇到耳痒、耳痛的情况时,第一反应就是随手拿起棉签、发夹甚至手指去掏耳朵,觉得这样能缓解不适。然而,这种看似平常的举动,却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四大危害更是可能让你事后追悔不已,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危害一:损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

人的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娇嫩,厚度仅为几毫米,且富含神经和血管。用棉签、发夹等工具掏耳朵时,很容易划伤外耳道皮肤。一旦皮肤破损,外界的细菌、病毒就会趁机侵入,引发外耳道炎。患者会出现耳朵剧烈疼痛、红肿、流脓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听力。更糟糕的是,外耳道炎若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炎症,给日常生活带来长期困扰。有位上班族王先生,因为经常用棉签掏耳朵缓解耳痒,结果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感染,不仅耳朵疼得整晚睡不着,还因炎症影响听力,耽误了重要的工作会议,后悔不已。

危害二:破坏耳垢平衡,失去保护屏障

耳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屎,其实是耳朵自身分泌的一种保护性物质。它能黏附外耳道内的灰尘、细菌、微生物等,阻止它们进入耳道深处损伤鼓膜,同时还能起到润滑耳道、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耳垢会随着我们说话、咀嚼等动作自然排出体外,无需刻意清理。但频繁掏耳朵会破坏耳垢的正常平衡,导致耳垢分泌异常。要么耳垢分泌过多,堵塞耳道,引发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要么耳垢分泌过少,使耳道失去保护屏障,变得干燥、敏感,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细菌侵袭。

危害三:戳伤鼓膜,影响听力功能

鼓膜是耳朵内重要的听觉器官,位于外耳道深处,薄如蝉翼,一旦受到外力撞击或戳刺,很容易破裂穿孔。很多人掏耳朵时没有掌握好力度和深度,尤其是在耳朵发痒、疼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稍不留意就可能让掏耳工具戳到鼓膜。鼓膜穿孔后,患者会突然感到耳痛、听力减退,还可能伴有耳鸣、耳道出血等症状。虽然轻微的鼓膜穿孔有自行愈合的可能,但如果穿孔较大或受到感染,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且还可能留下听力障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危害四:引发外耳道湿疹,加重不适症状

频繁掏耳朵会对外耳道皮肤造成反复刺激,破坏皮肤的正常生理环境,降低皮肤的抵抗力,从而增加外耳道湿疹的发病几率。外耳道湿疹患者会感到耳朵奇痒无比,忍不住想要抓挠,而抓挠又会进一步损伤皮肤,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患者的外耳道还会出现红肿、渗液、结痂等症状,严重时渗液会堵塞耳道,影响听力。更麻烦的是,外耳道湿疹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期进行护理和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既然乱掏耳朵有这么多危害,那么当我们出现耳痒、耳痛等不适症状时,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避免用任何工具自行掏耳朵,防止进一步损伤耳道。其次,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注意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耳朵进水。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加重,如疼痛加剧、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让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专业的工具和方法清理耳道,或给予药物治疗,从而安全有效地缓解不适症状,保护耳朵健康。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声音的重要器官,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不适就随意乱掏耳朵,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重视耳朵健康,摒弃不良的掏耳习惯,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聆听生活中的美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