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的《2025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商标保护”,重点打击以“关键词侵权”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化侵权行为。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国家净化市场秩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决心,也为平台、企业主及知识产权服务商在数字时代构建品牌防护体系指明了行动方向。
在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下,商标侵权手段日趋“数字化”。其中尤为突出的“关键词侵权”正成为企业品牌面临的主要威胁,具体涉及有域名关键词、搜索关键词、网站名称关键词、APP名称关键词、公众号名称关键词等多种关键词侵权形式。这类侵权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对品牌形象与消费者信任造成实质性损害。
东鹏卫浴实业抢注“东鹏.cn”关键词域名
搜索“卡士酸奶”关键词出现竞争对手广告
君澜酒店就网站名称关键词侵权发布声明
抖音曝光多款APP用“抖”“巨量”等关键词仿冒并实施诈骗
江门幼儿师范被关键词“江小幼”“江幼”仿冒公众号
《方案》实施路径:三方协同,构建防护体系
《2025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的实施,需依托品牌网络保护生态中三类关键主体的协同联动——平台方、企业主与知识产权服务商,共同构建防范“关键词侵权”系统性机制。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平台方应主动承担主体责任。通过制定清晰的关键词使用规范与侵权标准,并建立基于大数据与AI的主动监测模型,实现对全网关键词侵权行为的智能识别与精准打击,完成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发现”的模式转型。
对于企业主而言,关键在于树立“防火胜于救火”的品牌保护前瞻思维,从被动维权转向主动布防。在政策引导下,各类平台与主管部门已推出多项数字保护工具,如百度推出“商标信息展示服务”、
索菲亚在搜索引擎中使用蓝色®标,加强信息展示
微信公众号开通以注册商标为命名依据的认证通道、
索菲亚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商标验证标识自证其该号的真实性
工信部行政批复,可用于在网上标识真实品牌权利人的数字化商标品牌标识,“.商标”域名等。
“索菲亚.商标”成为网上标识官方品牌的标志
企业积极把握政策与平台资源,主动接入并善用这些数字工具,将关键词侵权风险遏止于萌芽阶段,在数字化竞争环境中筑牢品牌的第一道防线。
而知识产权服务商作为企业品牌保护的战略伙伴与专业引导者,更不能停留在“事后捉贼”的传动被动模式,应贯彻“预防为主、辨识在先”的服务理念。要主动赋能企业建立“全网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尤其是积极引导企业接入平台与主管部门推出的数字保护资源。其核心在于提升品牌自身的“免疫力”和“识别力”,将“关键词侵权”风险扼杀在未发生之前。
在“关键词侵权”日益成为品牌数字化威胁的背景下,平台方、企业主与服务机构的协同响应,是落实《方案》精神、实现有效防控的关键。《2025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商标保护迈入以“关键词治理”为核心的新阶段。唯有平台加强监管、企业积极作为、服务商主动赋能,三方在政策引导下依托数字技术构建覆盖域名、搜索、社交、应用等多场景的关键词监测与防护体系,才能从源头遏制“傍名牌”“搭便车”等关键词滥用行为,筑牢品牌在数字空间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