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一条横跨宁夏与湖南的电力"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作为我国首条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为主力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宁电入湘"项目仅用两年四个月就完成了建设调试,于今年10月8日全面投运。这条电力大通道的送电能力达到800万千瓦,相当于为湖南增加了六分之一的电力供应,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50%,成为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01超级工程的绿色使命
"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起于宁夏银川,止于湖南湘潭,全长约1400公里,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组成。该工程创新性地以宁夏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主要电源,配套电源装机容量达到1764万千瓦。工程投运后,宁夏的外送电能力从1400万千瓦跃升至2200万千瓦,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
这项工程不仅是一条电力输送通道,更是一条绿色能源大动脉。据测算,工程每年可减少受端地区标准煤消耗615万吨,降低碳排放1682万吨,相当于种植了约1.5亿棵树。对于能源资源匮乏但用电需求旺盛的湖南来说,这项工程将有效缓解当地用电紧张问题,提升华中地区能源供应韧性与安全保障水平。
02技术创新与建设突破
"宁电入湘"工程采用了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建设过程中创下了多项纪录。工程采用双极高端直流系统设计,分阶段投运:今年6月29日,双极低端直流系统率先投运,具备400万千瓦送电能力;10月8日,双极高端直流系统完成168小时试运行,标志着工程全面竣工。
在建设过程中,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作为核心建设单位,创新采用"上下属地、一口对外"机制,协调解决跨区域建设难题。工程团队优化设备安装工艺,强化施工质量把控,从前期论证到后期调试各环节无缝衔接。特别是在调试阶段,工程通过了436项试验验证,全面测试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能力和复杂电网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在穿越生态敏感区域时,工程采用高塔架设、无人机放线等新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全程践行。
03区域协调与绿色转型
"宁电入湘"工程的意义远超单一电力项目,它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载体。对送端地区宁夏而言,工程将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对受端湖南而言,工程不仅解决了电力供需矛盾,还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洁能源保障。
这项工程为我国跨区域绿电配置提供了成功范本。它证明了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新能源输送是可行的,为其他跨省区输电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工程采用的"新能源基地+特高压外送"模式,正在被更多地区借鉴和应用,成为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
未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宁电入湘"工程还将与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的消纳和配置效率,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从宁夏的戈壁荒漠到湖南的繁华城乡,"宁电入湘"工程不仅输送着电力,更传递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这项超级工程展现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领先技术,体现了推动能源转型的决心,更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随着更多这样的绿色能源动脉建成投运,我国能源革命和低碳转型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