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朋友圈,看到一句话——“越努力的人,反而在这轮楼市里亏得最惨。”我看完那句话,整个人都愣了好久。
越想越觉得,这句话真是扎心。
我身边那些85后的人,大多就是这样:当年拼命读书、努力工作、加班熬夜,好不容易从老家小镇挤进了城市。他们以为买了房,就是安身立命的开始。可没想到,买房这件事,成了他们一生最大的枷锁。
我有个朋友阿涛,85年的。那年他在广州上班,攒了几年钱,咬咬牙买了人生第一套房,首付凑了五十多万。房子在地铁边,刚拿到钥匙的时候,他在阳台上看着楼下车流,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再苦都值。”
可现在,他已经很少提起那套房。前阵子房价跌了,他那套房从当年350万,跌到现在只剩200多万。算下来,亏了快一百五十万。“我当年连加班打车的钱都舍不得,现在一夜亏掉一辈子的积蓄。”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是空的。
我自己其实也一样。房子买在2019年,觉得那时再不买就更买不起了。每个月房贷一万多,刚开始还能咬牙撑,现在连看手机银行余额都心慌。今年裁员潮一来,公司一下子裁了三分之一的人。我在名单上。
我老公说:“要不咱把房子卖了吧,轻松一点。”可我们一算,现在卖根本卖不掉,挂牌都没人问。朋友笑说:“现在卖房就是认亏离场。”可谁愿意认呢?那些年省吃俭用、加班到深夜,不都是为了能有个家吗?
我认识的85后朋友里,基本没谁轻松。有人房贷扛着、孩子教育费一大堆;有人被裁员,连找工作都要看年龄。有人还在咬牙支撑,也有人彻底放弃,干脆辞职回老家。
上个月,我去参加一个老同事的聚会。一坐下,大家都在聊房子。有人叹气说:“我那套亏了八十万,还在供。”另一个接着说:“我那个小区一栋楼十几户都在卖。”没人敢笑,没人敢劝。气氛一下就沉了下去。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没干什么坏事。只是听话、努力、遵守规则。毕业后老老实实工作、攒钱、结婚、生孩子、买房。当年房价涨的时候,我们都被教育要“趁早上车”。可如今车子开到半路,油没了,方向也没了。
我有时候真的在想,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努力生活的人,却过得越来越窘迫?
我表弟比我小五岁,属于90后。他现在租房住,每次听我抱怨房贷,就说:“姐,你们那时候太激进了,我现在宁愿租一辈子。”我笑着说:“你还年轻,不懂那时候的焦虑。”那时候谁不是被“房价一天一个价”逼得睡不着觉?每一对普通夫妻,都怕自己一辈子买不起房。我们当时买房,是为了稳定;而现在的我们,却成了被稳定困住的人。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的瞬间。那天晚上,我老公坐在沙发上发呆,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好几年没笑过了。”那一刻我突然很难过。不是因为钱,是因为那种无力感——你已经拼尽全力,却依然被生活推着走。
有人说,房子只是资产波动,涨跌很正常。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那不是“波动”,那是命运的起伏。是我们加班到深夜的身体,是省下的外卖钱,是一份又一份不敢请假的假期。那是我们的青春。
现在回头看,那些最努力、最听话的85后,反而成了被现实打击得最惨的一批人。他们不缺努力,不缺担当,只是时代的方向盘不再掌握在他们手里了。
我不知道未来的房价会不会回升,也不知道我们这些被困在房贷里的普通人还能撑多久。但我知道——那些曾经努力到极致的人,正在默默忍受这场没有尽头的煎熬。
他们就是现在这座城市里最真实、也最沉默的一群人。看似体面,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