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制裁砸向伊朗!药价涨三倍,伊核僵局要让百姓买单?

老话说 “解铃还须系铃人”,可伊核这颗 “定时炸弹”,偏偏被各方越解越乱。9 月 27 日晚,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正式重启

老话说 “解铃还须系铃人”,可伊核这颗 “定时炸弹”,偏偏被各方越解越乱。9 月 27 日晚,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正式重启,6 项尘封的决议瞬间激活 —— 武器禁运、能源限制、资产冻结,条条都像勒在伊朗脖子上的绳子。

这事得从十年前说起:2015 年伊核协议签得热热闹闹,伊朗答应限制铀浓缩,换来了制裁解除的 “喘息机会”。可 2018 年美国突然翻脸退出,还抡起 “极限施压” 的大棒,伊朗气不过,干脆把铀浓缩纯度飙到 60%,离武器级就差一步。今年 8 月,欧洲三国以 “伊朗违约” 为由启动 “快速恢复” 机制,安理会两次投票都卡了壳,制裁终究还是落了地。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嘴硬说 “天塌不下来”,可百姓的药价已经翻了三倍。一边是大国在谈判桌前掰手腕,一边是普通人在生计里熬日子,这制裁到底是逼伊朗让步,还是在逼百姓受罪?

一、药店老板愁白了头:救命药断供,价格飙上天

制裁最狠的一刀,砍在了老百姓的救命钱上。德黑兰老药店老板哈米德最近天天对着空货架叹气,进口的抗癌药断货快一个月了,找上门的患者家属哭成一片:“以前一盒药 20 万里亚尔,现在黑市炒到 60 万,还买不到!”

这不是个例。制裁重启后,国际药企怕触红线,纷纷暂停供货,加上金融制裁堵死了汇款通道,连常规的降压药都成了 “稀罕物”。哈米德翻着进货记录本苦笑:“2015 年协议生效那阵子,货架堆得满满当当,现在倒好,又回到了‘买药像淘金’的日子。” 有网友调侃:“大国谈核谈得热火朝天,忘了病人还在等药救命,这哪是施压,分明是草菅人命。”

二、各方互怼扯破脸:欧洲拉偏架,伊朗硬扛到底

制裁背后,全是明争暗斗的 “小九九”。欧洲三国嘴上喊着 “别无选择”,实则被美国架着走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退出协议在先,现在又逼伊朗 “交出所有浓缩铀换三个月喘息”,这条件苛刻得像 “虎口拔牙”。

伊朗也不是软柿子,直接召回了驻英法德大使,总统佩泽希齐扬放话 “绝不屈服”,转头就找金砖国家谈合作。可硬气背后藏着软肋:能源出口受限,石油收入暴跌,国内通胀率眼看要冲破 50%。这就像俩邻居吵架,非要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全砸了,最后挨饿的还是自己家孩子。中国代表耿爽说得在理:“对话才是唯一出路”,可偏偏没人愿先递台阶。

三、核问题悬着 “火药桶”:差一步到武器级,战争风险陡增

最让人揪心的,是核问题的 “擦枪走火” 风险。国际原子能机构 6 月就警告,伊朗的铀浓缩丰度已达 60%,离制造核弹的 90% 就差临门一脚。更要命的是,伊朗已经暂停了与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核查人员被挡在门外,谁也说不清核设施里到底在搞啥。

以色列早就摩拳擦掌,前议员放话 “战争可能性很大”,美国也在背后煽风点火。可真打起来,遭殃的还是无辜百姓。波斯湾的渔民穆萨就怕得睡不着:“2020 年美军炸伊朗基地时,我们三个月不敢出海,现在要是打起来,渔网都得被炮弹炸烂。” 这哪是核威慑,分明是把整个中东架在了火上烤。

联合国制裁的生效钟声,敲碎的不只是伊朗的经济账本,还有普通人对安稳日子的期盼。哈米德空荡的药架、穆萨焦虑的等待、佩泽希齐扬硬撑的底气,都在诉说一个简单的道理:核问题的答案,从来不在制裁清单里,而在百姓的饭碗和药瓶里。

十年伊核博弈像场 “拉锯战”,大国争的是霸权面子,百姓扛的是生存压力。伊朗要尊严,西方要安全,可没人问问那些等药的病人、盼生意的渔民想要啥。老话说 “民以食为天”,再复杂的地缘政治,也不该凌驾于人的生命之上。

真该问问谈判桌上的决策者:当伊朗老人买不起降压药,当渔民不敢出海捕鱼,你们口中的 “安全”“尊严”,难道比别人的命还金贵?制裁从来不是解药,反而会把矛盾逼上绝路。就像中国代表呼吁的,对话才是唯一可行的选项。希望这场制裁闹剧能早点收场,让波斯湾的海风,吹暖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 毕竟在一碗热饭、一盒救命药面前,所有的博弈都该让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