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军事奇才,诸葛亮是内政高手,一内一外,天下尽在掌握。
毛主席读史有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主席也是军事奇才,他对李世民的评价可以说很权威了,李世民不到二十岁就领兵,所到之处可谓所向披靡。
李世民平定了薛举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各路军阀,很多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而且大多数时候是自己带头冲锋陷阵。
让李世民对上曹魏后期的曹真、张郃、郭淮,胜算更大,这些人和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都不是一个级别,也就司马懿难对付一些。即使是曹魏前期的夏侯惇、曹仁以及张辽等五子良将,在李世民面前也不够看的,唯有曹操本人还能和李世民掰掰手腕。但曹操也不是李世民的对手,曹操平袁绍父子都用了七年,这水平怎么能是李世民的对手。
诸葛亮搭配李世民,简直绝配,他们俩统一三国有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李世民负责带兵出征,诸葛亮负责供应后勤,这个配置能最大化发挥两人的优势。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虽然有失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毕竟诸葛亮五次北伐均无功而返。诸葛亮更擅长的还是治民理政,让他负责调度粮草,管理益州和汉中,李世民可以无后顾之忧。
李世民出祁山,先定陇右,再定关中,然后东出函谷关略定中原,基本上跟他从山西出发的路线一致,只不过是一个从北出发一个从南出发。
李世民去收拾曹魏那些小卡拉米,那就是降维打击了,诸葛亮坐镇后方估计捷报都收到手软。
李世民平定北方的曹魏后,再顺势南下,诸葛亮顺江东下策应,孙吴可传檄而定。
第二个方案,让李世民和诸葛亮同时领兵出征,李世民出子午谷奇袭长安,诸葛亮出褒斜道和李世民会师,实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让魏延去实施子午谷奇谋可能有风险,但如果换成李世民去实施,那就有九成胜算了。李世民胆略过人,最爱打的就是险仗,他率五千精兵从子午谷杀出来,那就是猛虎下山,驻守长安的夏侯楙还不得撒丫子逃跑。
诸葛亮和李世民拿下关中后,诸葛亮守住函谷关,阻止曹魏大军支援关中,李世民则率军扫荡陇右,平定陇右后,再合军东出函谷关,北方可一举平定。
平定北方后,再从北从西两个方向进攻孙吴,孙吴只有投降的份。
陈寿觉得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欠缺,那是他犯了“史家鲜克知兵”的毛病,诸葛亮平定南中的功绩足以让一流军事家钦佩。诸葛亮虽然比不上李世民,但也是一流军事家。
用现在的话说,诸葛亮和李世民搭配,容错率很高,因为两人几乎没有短板,而且还能优势互补,他们可以规避掉很多错误,只执行正确的决定。
两人合作,消灭后期的曹魏和孙吴,统一三国,属于杀鸡用了宰牛刀,那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