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普京发出特殊邀请,3个月后中俄联手登岛,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2025年5月22日,俄罗斯副总理兼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特鲁特涅夫向中方发出一份“特殊邀请”。邀请中方高官于9月访问

2025年5月22日,俄罗斯副总理兼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特鲁特涅夫向中方发出一份“特殊邀请”。

邀请中方高官于9月访问千岛群岛的占守岛,参加纪念千岛群岛登陆作战胜利80周年的活动。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关注,尤其是日本政府紧急向俄方提出交涉,称此举是对“争议领土主权”的挑衅。

事实上,俄方选择的占守岛不仅是二战末期苏军对日作战的关键战场,更是俄日领土争端中俄方强化实际控制权的“战略支点”。

这一邀请背后,既是对二战历史叙事权的争夺,也是对东北亚地缘格局的重新定义。

——【·千岛群岛的“双重符号”·】——

千岛群岛由56个岛屿组成,横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之间,其中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主权争议已持续近80年。

1945年8月,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并占领该群岛,成为二战胜利成果的象征之一。

但是,日本始终以1855年《日俄和亲通好条约》为据,主张四岛主权,导致两国至今未能签署和平条约。

俄方此次选择在占守岛举行纪念活动,具有强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占守岛战役是二战末期苏军对日作战的“最后一战”,其结束时间(1945年8月23日)甚至晚于日本宣布投降的日期(8月15日)。

俄方称,这场战役标志着“二战实际终结”,而纪念馆的建立则是对这一历史叙事的强化。

特鲁特涅夫直言,邀请中方参与是为了“共同展示对抗日本军国主义残余的决心”。

对俄罗斯而言,千岛群岛不仅是战略要地——其扼守鄂霍次克海与太平洋的通道,更是对日博弈的筹码。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日关系急剧恶化,俄方不仅中止领土谈判,还在南千岛群岛部署“棱堡”岸防导弹系统,射程覆盖北海道及日本海周边500公里区域。

此次邀请中方登岛,无疑是对日本近期联合美韩军演、增加防卫预算的强硬回应。

——【·中俄“背靠背”协作·】——

中俄此次联动绝非临时起意,2025年5月上旬,中方高层刚结束访俄行程,双方签署包括能源、基建、科技在内的多项合作协议;普京则计划于8月末访华,参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9月的占守岛之行,恰好构成两国领导人互访的“闭环”,凸显双方在维护二战秩序上的默契。

更深层的合作动机在于经济与安全利益的绑定。俄罗斯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加速推进“向东看”战略,远东开发成为重点。

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对俄出口的微电子器件和机床设备占比达67%,成为俄打破西方制裁的关键支撑。

而俄方对中国开放海参崴港口、库页岛能源项目等,则为中国东北振兴提供新支点。

千岛群岛的合作更可能成为“试金石”,俄副总理特鲁特涅夫透露,中方商务代表团已考察群岛,并对开发“表现兴趣”。

尽管中方一贯主张争议岛屿归属应由俄日双边解决,但参与俄方主导的开发项目,实则是对俄实际控制权的变相承认。

日本学者担忧,若中方投资落地,南千岛群岛将彻底脱离“争议状态”,成为中俄压制日本的“战略前哨”。

——【·日本的困境·】——

面对中俄联动,日本的反应充满矛盾。一方面,其外交部紧急召见俄驻日大使,抗议“损害日本主权”;另一方面,日本无力改变现状——俄方早已将南千岛群岛列为“不可分割领土”,并凭借军事存在巩固实际控制。

2024年俄军模拟“击退南千岛群岛登陆敌人”的演习,已明确将日本列为假想敌。

日本的战略焦虑源于地缘与历史双重压力,经济上,南千岛群岛周边渔业资源年产值超3亿美元,海底稀土和油气储量尚未充分开发;军事上,该群岛是俄监视美日舰队的“天然屏障”,俄太平洋舰队可借此直抵西太平洋。

若失去这一缓冲区,日本北部防御纵深将大幅缩减。更让日本不安的是,中俄合作正从“战术配合”转向“战略共振”。

2025年以来,中俄联合巡航频率增加,覆盖日本海、东海甚至西太平洋;双方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否决美日提出的涉俄决议。

普京用“深层次、战略性”定义中俄关系,而占守岛邀请则是这一关系的具象化——通过共同行动,两国将二战胜利成果转化为现实地缘影响力。

——【·结语·】——

普京的“特殊邀请”,表面是历史纪念,实则是地缘政治的精准落子。

对俄罗斯,这是巩固远东控制、对冲西方压力的必然选择;对中国,这是拓展东北亚影响力、遏制美日围堵的关键契机;对日本,则是外交挫败与战略收缩的无奈现实。

当9月的占守岛迎来中俄代表团时,东北亚的权力天平将进一步倾斜。而日本的抗议声,或许终将淹没在鄂霍次克海的风浪中。

信息来源:

俄罗斯副总理特鲁特涅夫邀请中国代表团参加千岛群岛占守岛抗日胜利纪念活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