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保卢斯是水货元帅吗?手下是精锐第6集团军,为何闹得全军覆没?

1953年秋天,一个德国老人从莫斯科坐火车前往东德的德累斯顿。他已经阔别祖国10年了。这位老人被东德情报机关史塔西保护着

1953年秋天,一个德国老人从莫斯科坐火车前往东德的德累斯顿。他已经阔别祖国10年了。

这位老人被东德情报机关史塔西保护着,他的名义职位是东德警校的高级干部,拥有别墅、小汽车、秘书、副官。

在临行前,莫斯科政府还给这位老人一把手枪,作为防身工具。

曾有史塔西干部对此不满,质疑说:“不能给他枪!万一他自杀了怎么办?”

对此,史塔西高层回答:“他当年在斯大林格勒都没举枪自尽,现在怎么会自杀?”

这个神秘的老人,就是当年的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弗雷德里克.保卢斯。

1943年2月,在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场,保卢斯率部向苏联投降。

他当时是第6集团军司令,该部队是德国在东线的唯二重装集团军,编制一度接近30万人,是南方集团军群的核心。

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鏖战4个多月,驻守孤城后被苏军重重围困。纳粹元首多次拒绝保卢斯的突围请求,让他坚守待援。

最终在凛冽寒冬里,面对苏军的攻势,保卢斯带着9万残兵败将向苏军投降。

他这个元帅头衔,都是在投降前1天获得的。

被俘的保卢斯,人生最后的时光都郁郁寡欢,一直有德国人称他为“叛徒”。他的家人一直为他辩护,但保卢斯自己却没来得及写出回忆录。

那么陆军元帅保卢斯的人生,有哪些故事?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为何失败?

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卢斯除了投降还有别的选择吗?保卢斯回到德国后,为何不前往西德和家人团聚?

(专注古代战争、近现代战争、武器装备,偶尔更新国际局势分析,喜欢的话请点赞或关注,这对我很重要,谢谢。)

【一】保卢斯:其实我是个好参谋

近代的德国,是欧洲一股新崛起势力。

但德国的主干,即普鲁士,是欧洲古老的军事集团。他们的历史能追溯到中世纪条顿骑士团,曾是十字军东征的主力之一。

所以欧洲人常说:不是普鲁士拥有军队,而是军队拥有普鲁士。

19世纪普鲁士崛起,统一德意志帝国后,德国军队内都是传统贵族担任中高级军官,基本形成垄断。(就是那些姓冯的)

直到一战打完第二帝国灭亡,军队洗牌,底层出身的军官才多了起来。

弗雷德里克.保卢斯,就是平民出身的军官。他于1890年出生在德国黑森州,家庭是虔诚信仰天主教的公务员,父亲曾是学校财务官。

保卢斯从小钟情于文科,家里让他考律师。

但他后来没有完成马尔堡大学法律系学业,而是加入了德国陆军,因为大学的花费让家里不堪重负。

在军队里,保卢斯从基层干起,1910年进入德军第111步兵团3营。下半年他得到军事学院培训机会,次年毕业后晋升少尉。

1914年,保卢斯跟着部队参加一战,一头扎进凡尔登战场。

8月,残酷的凡尔登开战,保卢斯以副官身份参战,2个月后受伤撤离。伤愈后,他转往后方2年,1916年重回一线部队,担任过营长、团副、团参谋。

一战末期,保卢斯晋升上尉军衔,当他还想继续建功立业时,战争结束了。

一战结束后,德国大裁军,90%以上的军人退伍,但保卢斯留在了军队。在二战爆发前,他已经是德国装甲兵少将。

这20年,保卢斯也带过兵,但主要工作还是研究战术、战史、地图测绘,他长期在国防部和德军摩托化第16军担任参谋。

二战开始前,他在德国第4集团军、第10集团军担任参谋长,和第10集团军司令冯.赖歇瑙关系非常亲密。

可以看到,保卢斯的本职,其实就是参谋。

很多记录显示他很有战略眼光、头脑灵活、注重细节、地图作业优秀。同时,也有记录表明这个一米九的大汉性格较温和,稍显沉闷,但处事圆滑,和上司关系融洽。

总之,保卢斯并不像那些虎虎生风的战将,他是个谋士。

波兰、法国战役结束后,保卢斯晋升中将,他被调往陆军参谋部,和国防军高层共同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夏天,他再次和赖歇瑙将军联手杀入苏联,赖歇瑙指挥德国第6集团军,是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

9月的基辅大合围,德军俘虏60万苏军。乌克兰平原再无阻碍,第6集团军目标是顿巴斯地区的煤、铁。

11月,赖歇瑙代替龙德施泰特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他大力向纳粹元首推荐,让参谋长保卢斯接任第6集团军司令。

年末,保卢斯升任装甲兵上将,指挥第6集团军。

很快,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里第6集团军打败30万苏军,俘虏23万人,保卢斯受到纳粹元首的嘉奖。

【二】斯大林格勒苦战,德军为何不突围?

保卢斯担任集团军司令,一上来就打了胜仗,他自己也志得意满。

作为一个军人,当参谋、参谋长,总是不如当司令过瘾。

他指挥的第6集团军,近30万人,是东线的绝对主力之一。只要再打几个胜仗,很可能让保卢斯晋升大将,甚至元帅。

1942年夏天,德军的“蓝色行动”开始,南方集团军群拆分为A、B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南下高加索,争夺石油。

B集团军群东进伏尔加河,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伏尔加河航运,并保护A集团军群侧翼。

第6集团军和装甲第4集团军归属B军群,在1942年秋天进攻斯大林格勒。一开始的剧情和以往一样,苏军节节败退,德军几乎占领了斯大林格勒。

10月中旬,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90%以上的区域,苏军被挤在河边,靠废墟顽强防守。

德军上下都以为,这场战役会在一周内结束。

但德国人不知道,在整个斯大林格勒区域,德军的人数其实并不占优势。

苏军源源不断从后方赶来,在斯大林格勒绞肉机启动时,苏军往前线顶了120多个师,还有几十万人正在赶来。

德军在正面有70万大军,要命的是,一半部队为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军队。

这些部队人数虽多,但素质较差,主要是缺乏装甲力量,以及反坦克、工兵部队。他们驻守的侧翼,在11月19日的“天王星行动”开始后,马上被苏军攻破。

苏军以优势兵力南北开弓,打垮意、罗、匈等国的部队,11月22日合围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

短短3天,斯大林格勒攻守易型。

直到苏军23日胜利会师,圈子里的德军才发现自己被包围了。

保卢斯赶紧和手下开会,当时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立刻突围,用装甲兵带头向南冲出包围圈。

第6集团军当时还算齐整,资源也很多,30万人完全有能力突围。

可是纳粹元首知悉后,不许保卢斯突围,他和空军元帅戈林、参谋长蔡茨勒商议,认为第6集团军没必要撤退,德军还是处在优势。

说实话,这并不是纳粹高层都失去了理智,他们的依据是出于情报。

根据战报和对苏情报,纳粹元首等人一直认为苏联到了崩溃的边缘,差一次胜仗,德国就会胜利。就

1941年夏到1942年冬,德军统计苏联永久损失了至少550万军队,任何正常人听到这个数字,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苏联无力再战。

(其实这还算少了,苏联记录显示,战争开始一年半,苏军不可逆损失高达650万。)

彼时勒热夫地区激战了几个月,苏军伤亡百万,纳粹认为苏联没有多少预备队来反攻南线。

谁知道苏联在1942年下半年居然动员了400万人参战,全年动员800万人,足以在勒热夫和斯大林格勒两方面反攻。

戈林元帅曾对纳粹元首保证,自己能出动空军运输机,保证斯大林格勒德军的后勤充足。保卢斯得到命令,只能固守待援。

第6集团军加一个装甲军,共33万人,人吃马嚼,每天需要消耗500吨以上的物资。因为苏军的拦截,以及气候原因,德军的运输机每天只能完成不到100吨的运输。

进入12月,空军运输的主要物资变成油料,因为装甲部队一旦瘫痪,第6集团军就必死无疑。

食物不足,德军杀死军马充饥,苏军的包围圈日益缩小,残酷的巷战折磨着30万德军。

纳粹元首低头了,他让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担任解围任务,发起“冬季风暴”攻势,率领9万人杀向斯大林格勒。

解围部队的先锋——第4装甲集团军,一度距离第6集团军只剩不到50公里。但苏军出动20万人进攻顿河集团军群侧翼,曼施坦因无奈撤退。

到了这个关口,如果保卢斯“君命有所不受”,下令朝着曼施坦因方向突围,第6集团军有可能突破包围圈。

虽然要全身而退比较难,但起码不会被“全歼”。

但保卢斯没有这么做,他仍然按兵不动,所以后来一直被批评迂腐、懦弱。但仔细分析斯大林格勒局势,你就会发现保卢斯也是别无选择:

他不可能违背元首的命令;第6集团军的现状,也让他无法带着手下突围。

【三】第一位投降的元帅,德国人的心病

保卢斯在1942年冬的困境,不是一般人能解决的。

首先,他一个参谋长突然当上集团军司令,本就是意外。

在1942年初“台风行动”失败后,就战、守问题,纳粹元首和国防军的将领们频繁爆发矛盾,牵连一群将领被换。

很多高层的“冯”被换下,换上平民出身的,对纳粹党忠诚的将领。

保卢斯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保卢斯必须对元首忠诚,这是他在军队里立足的基本,也是个人安全的保障。

早在11月底,苏军刚刚合围,保卢斯就提出要撤退,他向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提出申请。

魏克斯询问纳粹元首,得到了一通严厉的批评。

纳粹元首亲自下令:第6集团军不得后退一步,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这种命令,在传统的德国军官看来是无法接受的。

纳粹元首这么做,的确有赌气的成分在其中——不久前苏联方面下达了“第227号命令”,要求前线士兵不得后退一步。

纳粹元首觉得,德军也不能丢份儿。

其次,他发觉斯大林格勒已经成为整个南线的“命门”。

纳粹元首在狼穴的会议里指出:一旦开春,第6集团军所在的突出部是反攻的矛头。如果丢掉这一切,3个月来的几十万伤亡、巨大物资消耗,全部竹篮打水。

更重要的是,伏尔加河门户洞开,南下的A集团军群会有被包饺子的危险。他们一旦撤退,那整个蓝色行动彻底失败,苏联将会反攻。

所以第6集团军必须守住,别无选择。

11月末的突围机会丧失后,12月的寒冬中,哪怕让20万第6集团军士兵突围,他们也跑不动了。

大量车辆缺乏油料,在苏联的寒冬里靠步行突围,几乎等同自杀。

苏军的坦克、大炮、飞机,能轻易屠杀无装甲的步兵。别说保卢斯,任何有最起码常识的中级军官,也不会下令强行突围。

德军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曼施坦因的解围部队之中,带着满载物资的3000多辆大卡车。德军曾计划打开缺口,把卡车送入包围圈,给第6集团军“奶一口”。

但苏军死死守住了包围圈,最终困死第6集团军。

曼施坦因后来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里,对这一战非常遗憾,他认为再给两个装甲师,自己就能打开局面。

当时的德军已没有余粮,1942年的勒热夫攻防战,第9集团军在勒热夫防御几百万苏军,用光了德军大量的预备队。

所以南线无兵可用,是斯大林格勒战败的根本原因。

1943年1月,解围部队战败,空投物资的机场被苏军占领,保卢斯正式向狼穴提出投降申请。

申请被拒绝了。

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继续和苏军鏖战,苏军凭借优势兵力把德军分割、包围,每天都有大量德军部队失去联系,要么被全歼,要么投降。

德军的口粮紧缺,只能满足每日一餐,没有热食和干净饮水,士兵们体力不足,逃跑都跑不掉。

伤兵躺在地下室,大都被战友抛弃,苏军发现他们时已十不存一。

12月末到1月中旬,德军减员8万,到1月底,第6集团军只剩不到10万人。

1月31日,保卢斯得到电报,自己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这是一个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给保卢斯的死刑判决。历史上,德国从无被俘的元帅,纳粹元首是希望保卢斯可以自杀。

但保卢斯不可能自杀,这倒不是他没有军人荣誉,而是因为宗教。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保卢斯绝对不会自杀。

2月1日,保卢斯投降,次日德军9万多人向苏军完全缴械,保卢斯和手下24名将军被苏军集中看管。

第6集团军投降的消息很快传遍东线,纳粹对国内封锁了消息,给保卢斯举办了葬礼,声称他战死在一线。

直到1年多后,保卢斯以“自由德国”成员的身份声讨纳粹,对德国进行广播讲话,他被俘的事才真相大白。

保卢斯回心转意,开始广播,是因为在1944年夏天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儿子弗里德里希死在意大利,二是国防军发动的刺杀纳粹元首计划失败,大量将领被清洗,包括隆美尔。

这时候保卢斯不再有什么疑虑,他秉着支持同袍,反对纳粹,挽救德国的心态发表了讲话。

随后保卢斯全家都被逮捕,不过考虑到军心问题,纳粹并未对他们赶尽杀绝。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次年的纽伦堡审判中,保卢斯曾作为证人出庭。他指证纳粹高官的反人类罪,并承认自己参与的军事行动,其主旨就是灭亡苏联。

因为出庭作证,保卢斯在德国成为“双面将军”。

支持者认为他是反纳粹的先锋,反对者认为保卢斯是“贰臣”,已经心向苏联。

无论自己的同胞怎么看,保卢斯都深知,自己已经回不去德国了。

长期的精神抑郁,加上从军时期留下的病根,让保卢斯的身体很差,苏联甚至破例允许他去克里米亚修养。

1953年,精神状态极差的保卢斯被放回德国,不过是在东德生活。他的家人都在西德,双方见面不多。

他心心念念的妻子,已经在1949年病逝,两人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1957年2月1日,保卢斯在德累斯顿去世,享年67岁。

去世这天,是他投降14周年。

他死后,儿子恩斯特一生致力于为父亲辩解,解释德军在1942年末的死局,解释父亲的无能为力。

但德国人并不接受,沉重的压力之下,恩斯特在1970年自杀。

德国人不接受,是可以理解的:第6集团军作为精锐部队,足足30万士兵,最后只有5000人回到了德国。

他们的几百万家属一直饱尝痛苦,直到生命的结束。

参考资料:

1.《被误读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高强

2.《斯大林格勒战役 陆上霸主终易手》文亭

3.《保卢斯从元帅变囚徒》大仙

评论列表

王雨
王雨 9
2025-09-30 12:03
自杀不必要,他应当穿上士兵的军装,冲锋战死,不为纳粹,为德国军人的荣誉。

耳不顺 回复 09-30 15:16
他的勇气不够

放弃幻想-认清现实
放弃幻想-认清现实 8
2025-09-30 14:44
当个参谋可以,当个守将也行,当个前线大酱,就显得太听话了。。。。。不让他撤,他就死挺着不撤,但他又不在一线蹲战壕,压根不能感受一线惨成什么样了,他是以对“元首忠诚”催眠自己,一定要挺住,不撤退。但打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却投降了,这就掉大分了,要是他战死或者自杀,他的名声都能保住。自己的命才是命,手下的命都是用来表现他所谓忠诚的消耗品,这种操作放在哪里都是可耻的。

耳不顺 回复 09-30 15:15
其实看面相就能看出,保卢斯是个气质温和的人,像个书生,不像战将

日落昔阳
日落昔阳 8
2025-10-06 23:25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很多人认为保卢斯以参谋长身份接任主官,是不恰当的。其实不然。二战德军军官体系和盟军亦或是苏军都有着巨大差别。德国军官是标准的一长制,即高级军官拥有绝对的领导权。诸如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等职位,并没有一个略低于他们的副职作为预备长官,如德军师长军衔一般为少将或中将,但其副官仅为少校,营长级别的军官,更像是私人秘书,所以在德军体系中,参谋长就是实质上的二号首长。故而保卢斯以第6集团军参谋长身份接任老领导赖歇瑙出任第6集团军司令,是完全符合德军传统的。就和咱们的常务副接一把手一样合理。其次,慈父城的惨败至少七成以上的责任要归功于小胡子。1942年夏季攻势的方向可是小胡子钦点的,然而他做了什么?给主攻方向的B集团军群配属了一票仆从国军队,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真正扛大梁的德军集团军仅有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群。同时小胡子还把本属于B集团军群的装甲力量抽调给莫斯科方向蹲坑的中央集团军群。这就导致在苏军坦5集突破时候,B集团军群手里能用的只有1个德军装甲师和罗军的第1装甲师。6集后路直接被一波捅穿。最大锅非小胡子莫属。

耳不顺 回复 10-07 00:27
保卢斯这人,那个时候元首喜欢,赖歇瑙也喜欢,他基本是当定了。其实东线要找个非容克的大将来扛旗,也很难。。 至于死磕慈父城,这个问题老生常谈,,台风没打赢,,现在的史料认为是国防军那些将领拉胯了,骗了小胡子,他很生气。蓝色计划其实毛病不大,德国太缺油了,,1942年的缺油,缺兵,车辆损坏,预备队不足(勒热夫打的),把纳粹高层愁死。小胡子铁了心不撤,还不去抢油的话,东线会在1943年变成拿破仑那样。。所以A集群奔下高加索,B集群不顶住侧翼,全完蛋。 说到底,德国资源不够,吃不掉苏联,必败。 6集确实被坑,第4装集甚至一度调往A集群,来回跑了两次,,真的狼狈。。

基洛-636-877-KEM-大西洋黑洞
基洛-636-877-KEM-大西洋黑洞 3
2025-10-13 11:06
德国人不接受的:第6集团军作为精锐部队,差不多10万士兵投降,最后只有5000人回到了德国。
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 2
2025-09-29 18:23
一天消耗500万吨?你这样也好意思发出来?

千与千寻 回复 耳不顺 09-29 22:28
知错能改就好

耳不顺 回复 09-29 20:18
笔误,已经修改。。。

基洛-636-877-KEM-大西洋黑洞
基洛-636-877-KEM-大西洋黑洞 2
2025-10-13 10:54
保卢斯太“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发现苗头不对,应该尽早突围(但这是元首先生绝对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