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部门资历最老的员工,3 年熬走 5 个竞争对手,加班次数最多,手里的活永远接得最快,可偏偏每次晋升都轮不上他。
直到领导私下说:“小林能力不差,但总做‘傻事’,担不起管理岗。”
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他踩的坑,其实很多人每天都在踩 —— 这些 “职场傻行为”,比摸鱼更毁前途,赶紧停!
小林有个 “老好人” 标签:同事说 “这个报表我做不完”,他接;实习生说 “PPT 不会做”,他帮;连其他部门的人找他借数据,他也毫无保留给。
上个月,同事让他帮忙改一份客户方案,他加班到凌晨改完,没仔细核对数据就交了。结果方案里一个关键数据错了,客户当场发火,领导问责时,同事一句 “是小林改的,我没看”,把锅全推给了他。
你以为帮人能攒人情,可职场里,大多数 “随手帮”,最后都会变成 “该你做”。
记住:别接超出职责范围的活,真要帮,先问清 “责任归属”,要么让对方一起署名,要么提前跟领导说清楚,别把自己搭进去。
每次部门开会,小林都最积极。领导问 “这个项目怎么优化”,他总能第一个站起来,说一堆 “我觉得”“我认为”,从流程到细节,说的头头是道。
可上周有个关键项目,领导问 “怎么控制成本”,小林又抢着说 “可以裁掉外包,让我们自己做”,还列举了一堆理由。结果领导脸色当场沉了 —— 这个外包团队,是领导亲自对接的,裁掉会影响合作。
职场提建议,不是 “说得越多越好”,而是 “说到点子上”。在开口前,先想清楚 3 件事:领导的核心诉求是什么?这个建议会不会触及红线?有没有可落地的方案?
不然,你以为的 “积极”,在领导眼里就是 “不懂事”“添乱”。
小林总爱在私下抱怨:“公司福利差”“领导决策有问题”“这个项目根本做不成”,甚至在茶水间跟其他部门的人吐槽自己的直属领导。
结果有次,他吐槽 “领导不懂业务” 的话,被领导的助理听到,转头就告诉了领导。从那以后,领导再也没把重要的活交给过他。
职场里没有 “秘密”,你说的每一句抱怨,都可能传到领导耳朵里。你可以觉得公司不好,但要么闭嘴忍着,要么默默找下家,别一边拿着工资,一边到处说公司的坏话。
毕竟,没有哪个领导愿意重用一个 “天天吐槽公司,却不肯走” 的人。
小林的经历,其实是很多职场人的缩影:以为努力、热心、积极,就能被看见,却忘了职场的核心是 “价值交换”—— 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比你做了多少活更重要。
别再做这些 “傻事” 了:别把 “老好人” 当标签,别把 “乱提建议” 当积极,别把 “抱怨” 当发泄。
今晚花 5 分钟,想想自己有没有踩过这些坑,及时止损,比盲目努力更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