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 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 李白,诗仙也; 屈原,辞赋仙也; 刘阮,酒仙也; 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 明) 茅坤《史记钞》
公元206年,刘邦听从萧何的意见,筑高台斋戒沐浴之后,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也从一个执戟郎中一跃龙门,坐上了大将军的宝座。但是韩信作为一个新人,虽然有萧何的担保,但是还需要尽快拿出的自己的真本事。这不,没过多久,“兵仙”就运用《孙子兵法》给自己的上司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确立战略目标以及当下形势
《孙子兵法·始计》曰: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作为出色的战略家,首先必须能够洞察天下大事,并且根据形势,确认自己的战略目标。而此时的刘邦兵不足万人,地处偏远的巴蜀汉中,势单力薄,进退无路,刘邦也不知该如何是好。韩信则是明确的提出了,汉王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项羽,只要能够打败项羽,就可以一统天下。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那接下来要做的一切的行动,都是围绕如何“打败项羽”而展开。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能否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韩信先是向刘邦分析了项羽的优势:一、当前形势之下,项羽的强大毋庸置疑。二、项羽关心下属,优待士兵,愿意与士兵同甘共苦。三、项羽每战必身先士卒,骁勇善战,其战斗力非常强悍。
肯定敌人并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正确的看待这个敌人,才能采取最正确的应对措施。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战略家不仅要正面它的优势,还要直击的他的缺点。韩信指处:项羽虽然骁勇善战,但却刚愎自用,项羽的“勇”是匹夫之勇;项羽任人唯亲、傲慢无礼,项羽的“悍”是蛮横霸道的悍;项羽虽然关心下属,但却吝啬封赏,项羽的“仁”是优柔寡断的妇人之仁;项羽虽然强,但是他的强权是建立在“坑杀降卒”“所过无不残灭”的残暴酷虐的强。
归根结底项羽的强是得不到民心支持的强。而这又恰恰是刘邦的优势所在。韩信指处:“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刘邦本应为关中王,项羽却只给了巴蜀汉中之地,道义上站不住脚;入关之后,约法三章,废除秦律,此举已尽得民心。项羽的强也仅仅只是军事上的强,在民心上是远远不如大王您的,这也将成为我们的根基所在,成为我们由弱转强的必要充分条件。
强中亦有弱,弱中亦有强。而真正的强者是能够准确洞悉其中的奥义所在,而韩信登坛寥寥数语,就将刘项的强弱做了准确的分析。不仅给了刘邦信心,也指出了“民心”是刘邦的根基所在,由弱转强是迟早的事。
把握进攻方向与时机
《孙子兵法·虚实》曰: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韩信向刘邦提出的第一步行动“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韩信指处:项羽分封天下,却不要关中,而是定都彭城,已经是丢掉了先机。而在关中的三秦王——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虽未秦将,但是秦民却早已对他们恨之入骨。
而大王当时入关时,与秦民约法三章,深孚民望。也就为还定三秦提供了基础,而拿下此地,联通汉中和关中,有了这个大后方作为根据地,则是有了与项羽争锋的资本。
在确定完了进攻方向之后,韩信继续对刘邦说道:由于现在反秦战争已经结束,但是项羽分封各路诸侯却不是按功劳,而是全凭自己喜好,没有充分考虑其中的利害关系,导致各路诸侯的不满,也就是说中原的局势只会更加混乱。
其次章邯等人,刚到关中之地立足未稳;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大王带领过来的士兵也刚刚入驻汉中,也是属于立足未稳的情况,这里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就是时间一旦久了,他们就不愿再出去了,好处就是现在他们人心未定,迅速出关,还定三秦。
因此基于以上的考虑,韩信建议刘邦需要尽快准备,趁现在局势混乱,立足未稳,人心未安,果断出击,还定三秦。
提出军政之计
《孙子兵法·计篇》曰: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 以佐其外。”在确定了战略方针以及战略方向之后,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辅助手段帮助目标的达成。韩信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其一,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想要最终打败项羽,就必须以暴制暴,以军事对军事。而现在敌强我弱,所以就必须举天下贤能,将一切能够依靠的力量都拉拢过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而这恰恰也正是项羽的弱点。
其二,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项羽不能够很好的分配利益,有功之臣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益分配。这终将会导致中原之混乱。而汉王则需要紧紧地把握住这一点,一有机会就论功行赏,他们才会为大王卖命,以避免项羽的覆辙。
其三,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必须要顺应军心,大王的这些士兵都不愿待在巴蜀这偏远之地,急欲东归嗯,需要利用好这股势头,把它凝聚起来。而如果没有把握好,军心将涣散,也就没有了战斗力。
其实韩信的这几点战略方针都是针对项羽的弱点而制定的,针对敌人的不足之处,狠狠打击,就可以由弱变强。
以上就是刘邦在登堂拜将之后,韩信送上的投名状——《汉中对》。这一经国硕划,融会贯通了《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短短数百字,就将天下形势,刘项强弱,战略方向,进攻时机,指导方针,一一详细阐述。也就成为了刘邦此后与项羽项羽的楚汉之争的战略指导思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