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私挖地下室事件:300平米地下空间背后的“裂缝人生”
2023年7月,安徽霍山县景秀蓝湾小区1栋临街商铺传来异常施工声。业主黄某松,这位同时担任多家公司高管的建筑商人,在未报备情况下私自开挖近300平方米地下室。这场始于“小装修”的工程,最终演变成危及整栋楼安全的重大隐患。
据合肥工大工程试验检测公司8月24日出具的《普查监测报告》显示,开挖区域承台垫层全毁,持力层破坏深度达1.3米,多根基础梁出现0.19毫米裂缝。记者现场看到,涉事商铺地面布满混凝土回填痕迹,商铺背后的孔洞修补处仍清晰可见。更令业主担忧的是,楼内36户居民家中墙面及天台均出现不同程度裂缝,部分裂缝旁还留有检测人员的标记痕迹。
黄某松的“双面身份”引人深思。作为安徽省霍山县鑫钰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他本应深谙建筑安全规范,却反其道而行。天眼查显示,其名下企业成立于2010年,主营业务正是房屋建筑。这种“知法犯法”的悖论,在小区业主中引发强烈反响。
事件发酵后,霍山县住建局迅速介入。8月19日启动的加固工程于9月1日完成,并通过验收。但业主们的不安并未消散——10月9日六安金安区3.4级地震后,部分墙体裂缝明显增多。业主们迫切等待的不仅是加固后的安全鉴定报告,更是对房屋抗震性能的权威评估。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擅自开挖地下室属严重违法行为。黄某松被刑拘并逮捕,正是法律对“野蛮施工”的严厉回应。但此案暴露的监管漏洞更值得深思:为何施工长达月余却无人监管?物业巡查为何形同虚设?
站在被绿色围挡遮住的商铺前,我们不得不反思:当“私挖地下室”成为某些人眼中的“生财之道”,当“经验主义”战胜专业规范,谁来为整栋楼的安全买单?霍山县住建局局长“三个月后出鉴定报告”的承诺,能否真正抚平业主心中的裂缝?
互动话题:您身边是否发生过类似私自改造建筑结构的事件?您认为应该如何建立更有效的监管机制,防止“黄某松式”悲剧重演?欢迎分享您的经历与建议,让我们共同探讨城市建筑安全的“防护网”该如何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