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外坝储层作为油田开发中的"硬骨头",含有分布高度零散但极具开发价值的剩余油。该储层发育的沉积单元具有水体深度大、水域宽阔、湖浪作用强等特点,传统注水开发手段难以触及有效储层,导致整体采出程度低。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这类难动用储量,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世界级难题。
01 技术创新:精准压裂唤醒沉睡油藏
面对滨外坝储层的开发难题,大庆油田技术团队从储层再认识入手,依托测井参数解释及储层描述技术的提升,对杏北开发区三类油层展开深入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借鉴致密油大规模压裂模式,首次采用"少层+大砂量"压裂技术,针对性地解决了该储层的开发矛盾。
2024年以来,技术团队按照"高电阻率、高有效厚度"的选井原则,在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剩余油富集区域优选出17口压裂试验井。其中,杏4-11-627井仅压裂两个层段,在今年5月份开井后,累计增油达623吨,实现了"少层高效"的开发目标。这种精准压裂技术不仅提高了产油效率,更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模板。
通过对试验井的深入分析,大庆油田已经建立起滨外坝储层"甜点"筛查分级标准,明确了措施工程参数,为规模化实施滨外坝储层挖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套技术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在难动用油藏开发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02 经济效益:高投入产出比验证开发价值
本次压裂试验不仅技术成果显著,经济效益同样令人瞩目。阶段投入产出比高达1:5.1的数据,充分证明了该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和推广价值。在油气开发成本日益增长的今天,能够实现如此高的投入产出比,对老油田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常规压裂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使单井增产效果提升两倍,这意味着在相同投入下可以获得更大的产量回报。对于大庆这样的老油田而言,新技术的应用相当于发现了新的储量阵地,为油田的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估算,如果该项技术在全油田适宜区块推广,可望带动数万吨的额外产量。
经济效益的提升不仅体现在产量增加上,还表现在开发周期的缩短和综合成本的降低。新技术通过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减少了钻井数量,降低了地面工程投资,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03 行业影响:为老油田开发注入新活力
大庆油田滨外坝储层压裂试验的成功,对我国石油行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作为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的开发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此次技术突破,为国内其他老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证明,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老油田依然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当前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老油田的挖潜增效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老油田尚有大量难动用储量,如果都能通过类似技术实现有效开发,将极大提升国内油气供给能力。
此外,这项技术也为全球类似地质条件的油田开发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石油企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正在由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大庆油田的这次技术突破,不仅是一次单纯的技术创新,更是中国石油人持续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它向我们证明,只要坚持科技创新,老油田也能焕发新活力,为国家能源安全继续作出重要贡献。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必将为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