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应该发现了科学家都在 表示要我们要去撞击小行星来获取数据。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撞击小行星呢?
因为地球不能靠“运气”续命。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终结了恐龙;2013年,仅18米的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在空中爆炸,仍震碎3000栋房屋。人类若想避免成为下一页灭绝史,就必须把“万一”纳入规划。
动能撞击是目前最成熟、最可验证的防御方案:用高速探测器撞偏小行星轨道,让“命中”变“擦过”。理论算得再精准,也不如真撞一次来得踏实——只有实测,才能知道小行星是坚硬岩石还是松散“碎石堆”,才能算出偏转需要多少动量、多少燃料、多少时间。
中国的“伴飞+撞击+伴飞”任务,计划在约1000万公里外实施6.5公里/秒的精准碰撞,随后观测轨道变化、测量溅射物、分析内部结构,为后续防御设计提供真实数据。这不仅是给地球买份“太空保险”,也是深空导航、自主制导、高速通信等尖端技术的集中练兵。
换句话说,撞击小行星不是炫技,而是人类第一次主动把命运从“天体轮盘”里抢回来——哪怕只偏转3厘米,也足以让地球避开一场可能的城市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