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怕化疗副作用?赵东陆教授详解淋巴瘤非化疗方案,适配多类患者

血液肿瘤拥有多种亚型,一般可以分为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三大类。根据WHO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血液瘤存量

血液肿瘤拥有多种亚型,一般可以分为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三大类。根据WHO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血液瘤存量患者(5年及以上患者)约400万人,其中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患者占比分别约36%/13%/51%。淋巴瘤作为一种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淋巴结中形成肿瘤后扩散至其他身体部位,主要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型。各淋巴瘤亚型异质性较强,治疗方案差异较大。

2025年7月,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ofASCO2025China”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的赵东陆教授,结合临床实践与科研动态,深入剖析了当前淋巴瘤治疗的创新方向、非化疗方案的应用前景以及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意义。

专家介绍

赵东陆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助理

血液科二病房(淋巴系统疾病)主任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主委秘书长

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学会 血液学分会 淋巴瘤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讲巴瘤分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内科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 骨髓瘤委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淋巴瘤及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2014年-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学习

ADC药物:精准打击肿瘤的“生物导弹”,改写淋巴瘤治疗格局

在淋巴瘤治疗的诸多创新中,ADC药物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赵东陆指出,ADC药物的核心优势在于“精准制导”——通过药物中的抗原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定靶点的特异性结合,将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毒药物定向输送至癌细胞内,在高效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这种高度靶向的特性,让其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目前,我国已有多款ADC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初步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针对CD30靶点的维布妥昔单抗和CD79靶点的维泊妥珠单抗已在特定淋巴瘤亚型中取得显著成效。赵东陆教授提到,维布妥昔单抗主要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维泊妥珠单抗则适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者不仅为复发难治性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更在一线治疗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长期生存数据,让更多人看到了长期带瘤生存的希望。

赵东陆认为,随着ADC药物研究的深入,其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将成为未来趋势。这种多模式联合治疗有望进一步提升疗效,推动淋巴瘤治疗从“控制病情”向“提高治愈率”迈进,为血液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质的飞跃。

非化疗方案崛起:靶向与免疫协同,为患者开辟“温和治疗”新路径

传统放化疗虽曾是淋巴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副作用明显、患者耐受性差等问题一直是临床治疗的痛点。如今,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正让非化疗方案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力量。

赵东陆指出,当前淋巴瘤治疗已形成多元化的“非化疗武器库”,包括小分子抑制剂(如BTK抑制剂、JAK1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以及CAR-T细胞治疗等。这些药物通过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或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对肿瘤的有效控制,且副作用相对更温和。

在不同患者群体中,非化疗方案的优势尤为突出。赵东陆提到,对于惰性淋巴瘤患者,非化疗方案已成为一线治疗的主流选择,既能有效控制病情,又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而对于老年患者或无法耐受化疗的人群,非化疗方案更是打破了治疗“壁垒”,让他们也能获得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的机会。

赵东陆认为,非化疗方案的发展不仅是治疗技术的进步,更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未来,通过优化药物组合、精准匹配患者亚型,非化疗方案有望覆盖更多淋巴瘤患者,逐步实现“减少化疗依赖”的目标,让治疗过程更安全、更人性化。

规范诊疗是关键:缩小生存差距,让优质治疗惠及更多患者

尽管我国在淋巴瘤治疗的前沿研究中已取得不少突破,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有差距。赵东陆明确表示,这一差距的核心原因在于诊疗规范化程度不足。

赵东陆指出,国内大型医疗中心的治疗效果已接近甚至达到欧美水平,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诊疗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缺乏统一规范,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了长期预后。

为改善这一现状,推广规范化诊疗势在必行。赵东陆提到,制定并推行统一的诊疗指南是重要举措,通过明确诊断流程、治疗路径和随访标准,让各级医疗机构都能遵循科学规范的诊疗方案,从而保障患者在不同地区都能获得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赵东陆认为,规范化诊疗是提升我国淋巴瘤整体治疗水平的“基石”。随着指南的普及、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我国淋巴瘤治疗将逐步实现“均质化”发展,让更多患者共享医学进步的成果,切实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从ADC药物的精准靶向到非化疗方案的人性化突破,再到规范化诊疗的体系建设,淋巴瘤治疗正朝着更精准、更安全、更公平的方向稳步前进。赵东陆的解读不仅展现了当前领域的前沿成果,更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蓝图。随着医学研究的持续深入和诊疗体系的不断完善,相信淋巴瘤将不再是令人恐惧的“绝症”,更多患者将在科学治疗的助力下,重获健康生活的希望。

来源:医学论坛网

编辑:木槿

审核:梨九

排版:蓝桉

封面图源:C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