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自《红楼梦》的绘画作品数量众多。费丹旭的《十二金钗图》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费丹旭(1802年—1850年),字子苕,号晓楼,别号环溪生、环渚生、三碑乡人、长房后裔、晚号偶翁,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费丹旭以画仕女闻名,与改琦并称“改费。
《十二金钗图》绢本设色,色调清雅,风格秀丽。仕女们都是鹅蛋脸,柳叶眉,身材纤柔,符合时代审美。
湘云醉卧海棠 绢本 设色 每开 20.3x27.7cm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湘云卧海棠”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这一回中,史湘云在贾宝玉的生日宴上,喝得不少啦,就在那芍药花丛中的石凳上沉沉地酣睡起来,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了她满身,那模样憨态可掬着呢,成为《红楼梦》中极富画面感的经典场景之一哟。
整幅画色调清雅,只有海棠花和湘云石榴红的手帕格外艳丽,成了画面的焦点。
黛玉葬花 绢本 设色 每开 20.3x27.7cm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黛玉葬花在红楼梦第二十七、二十八回。暮春时节,落花遍地,黛玉不忍落花被践踏,便独自提着花锄、花囊,将散落的桃花、梨花等收集起来,埋于园中“沁芳闸桥”边的花冢,并为落花哭泣吟诗。她在葬花时,感慨:“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抒发了,对自身命运和世间美好事物易逝的悲叹。宝玉恰好看到这个情景,两人因葬花之事产生共鸣,也加深了彼此的情感联结。
黛玉的身形格外纤柔,淡绿色的衣衫像雨后的笋尖。裙子上的小碎花与落英相映成趣。整幅画用了清新的绿调子,唯有枝头零星小花,地上落英,黛玉的系带是红色的,正合暮春时节“绿肥红瘦。”
砚晖(捧着复原图凑过来):“来玩一个好玩的,看!复原成真人啦!”
砚晖:“是不是虽然还是不够像黛玉,可也有种温婉的古典韵味?“
宝钗扑蝶 绢本 设色 每开 20.3x27.7cm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宝钗扑蝶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是《红楼梦》的经典场景:薛宝钗前往潇湘馆找黛玉玩耍,远远的见宝玉进入就原路折回,途中看见:两只玉色蝴蝶很可爱。她情不自禁地取出扇子去扑蝶,一路追至滴翠亭,这才停下。
夏日的风,轻拂着柳枝,宝钗衣衫随风飘动,暂时忘却了,那些束缚和规矩,露出难得的少女天真。藕荷色雅淡的衣服很合她的性格。也有说两只蝴蝶象征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这对情侣。
砚晖:“哇!复原一下才发现,宝姐姐是借扑蝶在跳舞!”
元春才选凤藻宫 绢本 设色 每开 20.3x27.7cm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贾元春因才德出众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此事件标志着贾府从国公府升格为皇亲国戚,政治地位显著提升。
此画没有画元春审亲的场景。只有元春一人立于院中。元春贤德妃的身份,打扮比其他金钗考究。可这是日常装扮,并不繁复。看《雍正十二妃图册》差不多也这样。
探春读贴绢本 设色 每开 20.3x27.7cm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喜欢书法,搬张椅子在小院里松下读贴,好随性惬意。
探春性格飒爽,读帖不在书房里读而特意坐在松下读。边听松涛边读,好有名士风度。读的是《颜正卿》还是《米芾》?瞧她的姿态,读得可惬意了。
可卿理妆 绢本 设色 每开 20.3x27.7cm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红楼梦中虽没有可卿理妆的情节。在第十回尤氏与贾珍交谈时提到“(因四五个大夫来看)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因为可卿的身份高贵,性格又好强细致,贵族少妇要保持光鲜亮丽的形象,理妆是每天生活必须的步骤。
望着镜中的眼神特别妙。可卿是考究人,打扮起来一丝不苟。整幅画的构图充满幽静之美。可惜脸上的白粉有些返铅。
巧姐避居刘姥姥
绢本设色 每开 20.3x27.7cm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贾府被抄家后,巧姐遭狠心舅母王仁、贾环等人合谋卖至南省瓜州青楼。刘姥姥变卖家产,借遍钱财,亲赴瓜州青楼赎人。后来巧姐与刘姥姥一家生活,最终嫁给了刘姥姥的外孙板儿,过上男耕女织的平凡生活
一位少女站在柴门边,望着被疾风翻滚的枯草,若有所思,若有所盼,垂下的柳条也是光秃秃的。
李纨品茶 绢本 设色 每开 20.3x27.7cm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李纨虽称"可厌妙玉为人"。但第五十回李纨罚宝玉取梅时,要求"美女耸肩瓶贮水备插梅",暗示其——其实挺懂插花雅器搭配的方法,侧面反映她对茶事美学的理解。
案上两部书和茶具,寡居的生活清静寂寥。
惜春作画 绢本 设色 每开 20.3x27.7cm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喜欢画画,平时画几笔写意。贾母让惜春绘制《大观园行乐图》,要求将人物悉都画在画里,画成之后要赠送刘姥姥。到第八十回,这张画还未完成。
穿着水红色的衣衫,专注的眼神看着画面。惜春的热情都倾注在画中。终究,收拾起这点年轻心热,看破了红尘。
迎春读太上感应篇 绢本 设色 每开 20.3x27.7cm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贾迎春在《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面对乳母侵吞财物引发的纠纷,无奈地拿起《太上感应篇》。
天黑了,想起白天的纠纷,迎春睡不着。她看一会《太上感应篇》又叹息一声,究竟书中说得对于不对又有何意义?只能无奈地叹息。
凤姐踏雪 绢本 设色 每开 20.3x27.7cm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凤姐瞧见贾母正在赏雪,就顶着大雪把野鸡和鹿肉送了过来,还准备了热乎乎的酒,借着这个时机把她的细心和周到给体现出来了。在来的途中,她看到宝玉和宝琴在雪地里观赏梅花,就笑着说:“猴儿冻得通红”,把她那风趣幽默的性格完全展现出来了。
熙凤聪明才智,终究挽救不了贾府的家族命运。那点火热被皑皑白雪吞噬。
妙玉评诗 绢本 设色 每开 20.3x27.7cm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在《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黛玉与湘云在凹晶馆中秋夜即景联诗时,妙玉闻声加入。
妙玉是个有才华的少女,听到湘云和黛玉联诗便有知己之感,邀她们去栊翠庵喝茶。可是碍于出家人身份,与贵族少女们不能常来常往。这一副画中只有妙玉一人,站在湘云和黛玉吟诗联句的地方,看寒塘渡鹤影,看水中一轮明月。
《十二金钗图》乍一看每个人都长得差不多,要从场景来判断是十二钗中的哪一位。其实,这符合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传神的审美特点。每个人物都生动传神。
费丹旭的《十二金钗图》是红楼梦人物画的高峰之一。你喜欢这样的风格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