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都是高血压,为何有人低压高,有人高压高?针对性用药,效果加倍

提起高血压,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很多人也都在服用降压药,但同为“高血压”,可能有的人是收缩压高,有的人是舒张压高,为什么

提起高血压,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很多人也都在服用降压药,但同为“高血压”,可能有的人是收缩压高,有的人是舒张压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两种情况的用药又有什么区别?可能大多数患者都没关注过,也并不了解,事实上更有针对性地用药,效果会更好。

一、收缩压和舒张压是怎么来的?

我们都知道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的存在,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生理意义。其实,收缩压就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最大压力,俗称“高压”,它主要反映大动脉的弹性和心脏的泵血功能。相对应地,舒张压是指心脏舒张时,血管中仍存在的压力,俗称“低压”,它主要反映外周血管的阻力和血管的弹性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收缩压和舒张压共同维持着人体的血流动力学平衡。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方式改变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血压异常就会逐渐显现。

二、为何有人是收缩压升高?有人是舒张压升高?

高血压之所以难以治愈,主要就是因为病因太过于复杂,且很难消除,所以只能依靠降压药来控制。但是同为高血压,低压高和高压高的原因也是有所区别的。

1. 收缩压升高: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收缩压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有研究表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高于舒张压升高。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逐渐增厚、弹性下降,导致心脏收缩时血管扩张能力减弱,收缩压随之升高。此外,心输出量增加,还有老年人常见的盐敏感性高血压,也常表现为收缩压升高。

2、舒张压升高:在年轻患者中更为常见,是早期高血压的表现之一。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逐渐发展为混合型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并加速靶器官损害。

舒张压升高之所以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也是源于其发病机制。因为年轻人的血管弹性还没那么差,所以收缩压一般是正常的,但是因为长期压力大、有焦虑紧张情绪,还有长期熬夜、肥胖等不良因素,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所以心脏在舒张时,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也就是舒张压升高。

三、收缩压升高与舒张压升高用药有区别吗?

因为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都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所以在选择药物时,也没有太多的区分,市面上常用的降压药都可选择。但是,对于单纯收缩压升高或单纯舒张压升高的患者来说,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获益往往会更明显。

1、收缩压升高用药:针对收缩压升高的患者,药物治疗的核心是降低动脉硬化和改善大动脉弹性,同时控制心输出量和血容量。

①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该类药物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内流,扩张外周动脉,降低收缩压的效果更为明显,尤其适用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以及合并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②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该类药物通过排钠利尿,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有效降低收缩压。尤其适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合并水肿或心力衰竭的患者。

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也就是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RAAS系统,扩张血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效果都很明显,因为还有保护心肾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心衰的高血压患者。

注意事项:单纯收缩压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一定要避免快速降压,以防脑供血不足;选择降压药时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用药过程中需注意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尤其是使用利尿剂时。

2、舒张压升高用药:针对舒张压升高的患者,药物治疗的重点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①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该类药物通过阻断心脏β1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同时抑制肾素释放,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既能降心率还能降血压,尤其是降低舒张压,效果更明显,更适合年轻高交感活性型高血压、合并心率增快或焦虑的患者。

②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上面提到了,这里药物通过抑制RAAS系统,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所以在降低舒张压方面,表现同样优秀,尤其适合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

注意事项:年轻人低压升高,尤其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如限盐、减重、规律运动、心理调节等,一般及时干预,可避免发展为典型的高血压;用药时避免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防导致代谢紊乱(如血脂、血糖异常);同样要注意定期随访,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

总之,高血压的治疗还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结合个人的年龄、合并症、药物耐受性和经济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不可盲目随大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