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将举行建党80周年庆典及阅兵式,来自多个国家的政要将齐聚平壤,场面盛大。不过这一次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个“没来的人”身上弗拉基米尔·普京。
按照平常的情况来说,普京露面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可这回俄罗斯派出的是“二把手”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不是总统本人,这么个操作就引起了外界的猜测。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去年6月,普京刚刚访问过平壤;如今的国际局势,对他而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首先是内忧。近期俄罗斯境内的炼化设施遭到乌克兰导弹猛烈袭击,导致38%的初级炼化产能和20%的汽油产能受损,全国超10个地区不得不实施限购,每人每次最多买30升汽油。油价下跌、出口受限、财政吃紧……能源这张底牌,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
其次,是外患。石油输出国组织再次上调11月产量,分析师预测油价将跌至50美元/桶,远低于俄罗斯维持财政平衡所需的70美元/桶。面对这种局面,普京不得不把希望放在缓和美俄关系上。他甚至公开释放善意,愿意继续向美国供应铀燃料。
而就在此时,贸然访朝,无疑会刺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东亚盟友的神经,影响美俄谈判进程。
与此同时,美国陆军高调发声,宣称驻韩美军的任务不止防朝,还要“威慑中国”;李在明则当场驳斥,表示“难以赞同”,韩国必须走自主国防之路,拒绝被卷入大国对抗。这也意味着,如果普京此时出现在平壤,可能直接激怒 韩国,甚至导致韩国向乌克兰大量输送武器。
对于普京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一步棋。朝鲜的军事援助固然重要,但只能解一时之急,并不能扭转整个战局。反之,如果刺激到韩国和美国的同盟机制,损失恐怕更大。
而对 朝鲜 来说,普京的缺席也引发担忧:如果美俄关系缓和,朝鲜的战略价值恐怕会被边缘化。但此时,中国高层的到访,给平壤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明确表态:“中朝是传统友好邻邦。”这9个字,既是安抚,也是信号。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朝关系的稳定性不会动摇。
至此,普京缺席阅兵式的真正原因已清晰可见。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是一场关乎能源、谈判与地缘政治的权衡;而对于朝鲜而言,这是一场现实与期待之间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