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见面一个时辰,你对外,却说了一生!”《北京法源寺》舞台上,周杰饰演的光绪帝一开口,那经过专业训练的声音便将观众带入晚清风云变幻的年代。2025年9月底,这部殿堂级话剧在上海复演,55岁的周杰凭借对光绪帝一角的精彩演绎,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有观众评价,周杰将“困于龙椅之上的帝王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把角色的隐忍、挣扎与破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幕,距离让他家喻户晓的《还珠格格》已过去二十多年。
周杰,1970年8月5日出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是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1998年,他因主演《还珠格格》中尔康一角而被人熟知。2000年,周杰主演的《少年包青天》首播即获得当年“全国电视剧收视冠军”,成为无数人的暑期记忆。然而,在影视圈高光时刻后,周杰却逐渐淡出大众视线,将重心转向话剧舞台。2015年,他参演话剧《北京法源寺》,饰演光绪帝一角。这一演,就是十年。《北京法源寺》自2015年首演以来,十年间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被观众誉为“一部值得N刷的剧目”。此次上海复演,奚美娟、周杰、贾一平等原班人马悉数回归,以精湛演技再度演绎晚清戊戌年间的风云变幻。
在9月27日的访谈节目中,周杰自曝了当年辞演《少年包青天》续作的幕后故事。他签了出演三部的合同,但合同中有个条款规定:后续剧本需得到周杰认可,他才会接演。第一部成功后,制作方迅速启动第二部,依旧邀请周杰出演。但周杰看过剧本后觉得漏洞百出,提出了辞演。投资方当时怒斥:“不要以为你很厉害,我让谁演谁就火!”然而事实证明,周杰的判断是正确的——后续由陆毅、邓超主演的第二、三部反响均未超越第一部。周杰在访谈中坦言自己是个“不合群”的人。这种性格特质,也体现在他对艺术的坚持上。在《北京法源寺》排练过程中,周杰是全剧组唯一一个每次排练都会提早到达现场的演员。他的剧本上布满各式各样荧光笔标注过的痕迹,对待表演的认真达到了一种“仪式感”的程度。
《北京法源寺》根据李敖同名小说改编,由田沁鑫编剧及导演。该剧以戏剧的视角观照戊戌变法中的人性,将1888年至1927年跨越30余年的风雨飘摇,浓缩在最具戏剧冲突的10天里。剧情从宫廷皇族到知识分子,再到寺庙僧众,历史与未来、过去与现在交替出现。每个历史人物都跟观众之前的认识不太一样,剧中仁人志士充满了哲思的对话。奚美娟饰演的慈禧太后既是一位精明老练的执政者,也是一位心力交瘁的母亲。一句“祖宗家法”,道出了变法失败的深层困境——利益集团与传统观念的顽固壁垒。贾一平饰演的谭嗣同以血肉之躯化作闪电,直指封建体制的沉疴积弊。他拒绝逃亡的选择,不仅是为殉国明志,更是对亿万国民思想桎梏的终极觉醒。
周杰诠释的光绪帝在“求变之心”与“守旧之怯”间艰难徘徊。与慈禧的朝堂对峙中,他颁布《明定国是诏》的雷霆之举,最终被一句家常话瓦解。面对这场注定的变革困局,帝王的无奈,何尝不是一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鸣?导演田沁鑫认为,周杰其实和剧中的光绪有点像,他们都曾受到过外界的压力和委屈,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坚持着某些理想。而周杰自己则认为,他与光绪唯一相似的地方就是“幼稚”,这点染着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北京法源寺》制作人李东评价周杰:“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特别好,永远是看起来干干净净的一个人。他从不会伤害别人,但有时候,你知道,有洁癖就会显得不够合群。”这种精神洁癖,与光绪帝在变革中的挣扎如出一辙。
《北京法源寺》的台词极具古典文学气质,半文半白,唯美而厚重。慈禧太后一出场的台词就是“我身后是一片惶惶然的大清版图,大清、植桑、耕田、人民、炊烟,一个美好清明的大园子”。同时,剧中也融入现代语言元素。如光绪召见康有为时说:“我们见面一个时辰,你对外,却说了一生。”康有为回答:“这一个时辰让中国历史有了意义!”当光绪担心见面“不对路”时,康有为调侃道:“我的长相,让您失望了?”光绪直言:“你的颜值确实不高。”这种古今融合的台词风格,既厚重又诙谐,获得观众好评。2016年,《北京法源寺》在上海获得“壹戏剧大赏”的“年度大戏”殊荣。如今阔别8年再相见,作为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的压轴大戏,又恰逢这部戏10周年首演,意义非凡。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感谢所有精心呵护这部戏走过10年的主创人员和演职人员,感谢观众朋友们的热情赞誉、肯定与热爱。”
正如《北京法源寺》中的台词:“个人只有和群体一起沉浮,才能免于被残忍对待,个人太优秀了,太特立独行了,就容易遭到群体的迫害。”但周杰始终拒绝随波逐流。如今,55岁的周杰希望观众忘掉他过去塑造的角色,期待《北京法源寺》能像国家话剧院的《茶馆》一样,成为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的经典。原创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