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康熙皇帝本想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因众皇子的夺嫡而最终更改决定

建立大清的满族是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先秦时称“肃慎”;东汉时称“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称“靺鞨”;五代以后

建立大清的满族是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先秦时称“肃慎”;东汉时称“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称“靺鞨”;五代以后改称“女真”。

十二世纪,女真曾建立强大的金政权,灭了北宋,与南宋长期对峙,端平元年(1234年)被蒙古汗国所灭。后来,明朝统一了东北,女真族分三大部,其中一部居住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和绥芬河流域,古称建州,明朝在这里设立了“建州三卫”。

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州女真族爱新觉罗家族的努尔哈赤起兵,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八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帝,国号大金,两年后,对明朝开战。崇祯九年(1636年),继位努尔哈赤的皇太极在沈阳皇宫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占领明朝都城北京,然后迁都至此。清兵逐渐占领全国各地,是为清朝。

满族和大清,原无嫡长子继承制。

往前追溯,满族建立的第一个政权是后金。但是,从后金开始的历次皇位过渡,不仅没有像汉政权那样,实行明确的嫡长子继承制,而且,一直到康熙皇帝即位,都充满着变数。

天启六年(1626年),后金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病崩于返回沈阳途中,他并没有指定自己的接班人。结果,四个大贝勒中,三个联名推荐排名第四的皇太极即位。这里面,排名第一的大贝勒代善起了关键的积极作用。若不如此,那也会是一场龙争虎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这样,他就成了“清太宗”。

爱新觉罗・福临

崇祯十六年八月九日(1643年9月21日)夜,皇太极突然驾崩。他生前未立太子,也没留下任何传位遗言。两白旗和两黄旗差点为争夺皇位而兵戎相见,最后,在多尔衮建议下,立年尚六岁的皇九子福临即位,是为清世祖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被立不是没有条件,新皇帝即位后,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左右辅政王。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崩于天花。前一天,他召学士麻勒吉、王熙至养心殿,立下传位诏书。诏书长达千余字,指定皇三子为皇位继承人,还第一次给皇三子起了一个汉文名字——玄烨。这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这年,他八岁。

史称,这是顺治皇帝听取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之后下定的决心。汤若望的建议是,这位年幼的皇三子,已经生过天花,不会再被这种可怕的疾病夺走性命。

康熙皇帝本来想从他开始建立大清的立储制度,但极不成功。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自己统计过,在他之前,共有过二百一十一位有年号的皇帝,无一人能在位六十一年。鉴于此,后来的乾隆皇帝也不敢超越自己的爷爷,在位六十年,就改做太上皇了。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皇帝生了三十五个儿子,夭折十一人,序齿者二十四人。他很想自他起,为大清朝建立像汉族皇帝那样的立储制度。于是,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他二十二岁的时候,立当时刚一岁多的嫡长子、实际的二阿哥胤礽为太子。

康熙皇帝教子极严,期望甚高,一开始尤其喜爱这个太子。胤礽二十岁的时候,已能代替父皇处理朝政。康熙皇帝也特意培养他,给予太子极大的信任和权力。

不过,事与愿违。很快,皇帝与太子,太子与皇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在乌兰布通前线生病,急招胤礽前来探望,却发现太子对其极其冷漠,心里很是不快。接着,他又发现了胤礽身上的许多恶习。而且,由胤礽叔太公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与其他皇子组成的反太子党势力争斗白热化。康熙皇帝不得不处置了索额图。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木兰围场,再次见识了胤礽对他非常疼爱的皇十八子胤衸病亡的冷漠。十月十六夜,又有人摸向睡梦中的康熙皇帝,让他极受惊吓,他以为此人就是胤礽。据此,当年十一月六日,康熙皇帝第一次诏告天下,废掉太子:“九月乙亥,次布尔哈苏台,召太子,集诸王大臣谕曰:‘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平郡王讷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奇遭其殴挞,大臣官员亦罹其毒。朕巡幸陕西、江南、浙江,未尝一事扰民。允礽与所属恣行乖戾,无所不至,遣使邀截蒙古贡使,攘进御之马,致蒙古俱不心服。朕以其赋性奢侈,用凌普为内务府总管,以为允礽乳母之夫,便其征索。凌普更为贪婪,包衣下人无不怨憾。皇十八子抱病,诸臣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允礽乃亲兄,绝无友爱之意。朕加以责让,忿然发怒,每夜逼近布城,裂缝窃视。从前索额图欲谋大事,朕知而诛之,今允礽欲为复仇。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缔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上且谕且泣,至于仆地,即日执允礽,命直郡王允禔监之,诛索额图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及允礽左右二格、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其罪稍减者,遣戍盛京。次日,上命宣谕诸臣及侍卫官兵,略谓:‘允礽为太子,有所使令,众敢不从,即其中岂无奔走逢迎之人?今事内干连应诛者已诛,应遣者已遣,余不更推求,毋危惧。’”

此后,又有过再立胤礽为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次废黜太子。胤礽也太不争气,不堪重任,因此有了两立两废皇太子之事。这期间,还有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等等皇子的争储丑态,也都把康熙皇帝气得半死。十四阿哥企图“夺嫡”,也被他清清楚楚看在眼里。具体过程,不再赘述。

爱新觉罗・玄烨

这之后,康熙皇帝颇受打击,亦因此改变了策略——不立储。可是,这一办法,并没能使“九子夺嫡”的争斗丝毫有所减轻。这是康熙皇帝晚年最痛苦的事情,也使他健康大大受损,不然,或许不至于年届七十,便黯然而逝。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后,康熙皇帝不再立储,也不准臣下谏言立储。这一方面,是他承认自己立储尝试的失败;另一方面,他也是在看,在体味和考察,谁继承皇位更合适。

最后,就是他在晏驾前的决定了,这是“到底”的决定——这个“到底”,伴随着痛苦和不得已而为之。

四阿哥胤禛不是没参与到争储的斗争中来,而是他采用了其他皇子都无可比拟的高明策略。

爱新觉罗・胤禛‍

大致来说——第一,他表示不争储,自我标榜“天下第一闲人”。第二,他很会体贴、抚慰父皇,而且带着弘历等皇孙“围猎”康熙皇帝,使其感受天伦之乐。第三,他努力办事,表现得不贪功、不求名,在办事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第四,在父皇面前,从不说其他皇子坏话,还尽可能帮助其他皇子解围,充分博得了康熙皇帝的好感。第五,听从四川布政使戴铎建议,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培植有实力的小集团,网罗了胤祥、李光地、年羹尧、科隆多、魏经国、常贲、戴铎、戴锦、沈廷正、金昆、马尔齐哈等一干实力派干将。

康熙皇帝选择雍正皇帝即位,确实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里面或许还包含他对皇孙弘历的特殊感情和看重。

雍正皇帝也充分吸取了父皇的教训,即位后迅疾秘密立储。从雍正皇帝开始,以后的清帝都采用此法,也就都没有再发生康熙朝那种争储局面。

评论列表

王雨
王雨 2
2025-10-13 11:57
雍正帝看了会脸红吧,他的夺嫡之路可不是靠老爹支持才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