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身绘五爪金龙穿梭于祥云之间,金彩富丽堂皇,蓝釉沉静如水,乾隆官窑的巅峰工艺在此凝聚。
在中华艺术的长河中,乾隆时期的瓷器代表了清代陶瓷艺术的顶峰。其中,蓝釉描金云龙纹天球瓶更是集历代工艺之大成者。其造型庄重大气,圆口、长颈、圆鼓腹、腹下渐收,底呈圈足,形态似从天空而降的球体,故得名“天球瓶”。
天球瓶的造型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始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状若天球,故名。乾隆一朝由于国力强盛,弘历皇帝又极爱珍瓷雅器,这一时期的天球瓶更属宫廷大型陈设用瓷,不仅器形硕大,而且制作工艺精湛。
艺术特征:雄浑造型与皇家气象
蓝釉描金云龙纹天球瓶的典型造型挺拔沉稳,直口、长颈、球形腹、圈足,整体线条优雅流畅,富有皇家气派。
通体施霁蓝釉,釉水肥庾,莹润如玉。以沉静肃穆的祭蓝釉为地,衬托釉上金彩的富丽华贵,装饰效果格外强烈。蓝釉深沉静谧,金彩辉煌夺目,两者相互映衬,彰显出乾隆盛世崇尚华贵艳丽的风尚。
瓶身主题纹饰为云龙纹,多见五爪金龙穿梭于祥云之间。龙形矫健,怒目圆睁,毛发分批,形象生动,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周围云团朵朵,构图饱满,纹饰排列工整,线条柔美。
工艺技术:精湛技艺的集中体现
蓝釉描金天球瓶的制作工艺复杂精湛。霁蓝釉是高温钴蓝釉,将一定量的氧化钴作为着色剂加入无色的透明瓷料中,施于成型的瓷坯上,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描金工艺则是金彩装饰方法之一,将金粉调入适量的胶水中,用毛笔蘸金料在瓷面上描饰装饰纹样。乾隆时期的描金工艺极为考究,金彩保存百年千年仍不褪色。
在装饰技法上,除描金外,还有堆彩等工艺。釉上彩珐琅蓝料堆彩堆垛,触摸有明显凹凸质感,发色深沉艳丽,蔚蓝清晰。画篇布局疏朗分明,主题突出,其胎骨厚重,压手十足,器形端庄周正。
文化内涵:龙纹与皇权的象征
龙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天子的象征,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乾隆官窑瓷器上的龙纹更是威严霸气,绘制精细,反映了清代鼎盛时期的自信与国力。
云龙纹的构图多采用“龙身在云中三现”的表现形式,龙身只露出三段,其它部分被浮云遮掩,故称“一身三现”,确有“云从龙”之感。这种斑片云纹,顺治时最为流行,康熙时亦常用,到乾隆时期画面更加写实。
天球瓶因其“瓶”谐音“平”,寓意“平安”。而五条在天上腾飞的巨龙,其文化内涵可以理解为:龙行天下,五方平安。这种寓意符合乾隆皇帝对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期望。
历史源流: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
天球瓶最早始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由景德镇窑创烧。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它便成为一种观赏用的瓷瓶,并流行于宣德年间。
清代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仿古风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成为宫廷大型陈设用瓷。除了传统的青花品种外,五彩、粉彩等彩绘天球瓶也开始出现。
乾隆时期的天球瓶不仅在工艺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在造型和纹饰上也多有创新。乾隆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无论胎质、制造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非常考究,所以乾隆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世界影响:中国瓷器的国际声誉
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崇高声誉,英文中“china”一词既是瓷器也是中国的称谓,这充分说明了瓷器发源地的中国先民,经过长时期的用心努力,把瓷器艺术品制作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乾隆时期,中国瓷器作为外交礼品赠送给外国君主,如明朝宣德皇帝就曾赐给古里国王御用瓷器。这种外交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心态,与世界各国和平交流,礼尚往来。
中国瓷器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近乎完美的结合,令世人拍案称奇。这泥土和火的结晶里包含的中国古人的智慧和才华,震撼着世界上所有种族群体的心灵。
如今,这些天球瓶珍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北京翰海2010年春拍上,一件清光绪霁蓝釉描金云龙纹天球瓶以1280万的价格成交,2017年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件乾隆时期的蓝釉龙纹天球瓶以6500万高价成交,再次刷新了乾隆时期天球瓶的价格新高,反映了市场对清代蓝釉描金瓷器的持续追捧。
而烟台市博物馆所藏的清嘉庆孔雀蓝釉云龙纹天球瓶,则作为国家二级文物,向人们静静诉说着那个遥远时代的辉煌。
这次展示的大清乾隆年制蓝釉描金云龙纹天球瓶为广东藏家李先生所珍藏,乾隆时期的御制瓷器,以“精、繁、奢”著称,这件大清乾隆年制蓝釉龙纹天球瓶高:48CM,口径10.6CM,底径:16.8CM,腹径约33CM,便是其辉煌瓷艺的具象表达。
瓶身以深邃华贵的蓝釉为地,其上浮雕金彩巨龙,龙身矫健灵动,鳞片、须发分毫毕现,祥云、火焰纹环绕其间,尽显皇家威仪。天球瓶的器型本身就具大气磅礴之态,结合乾隆朝擅长的“轧道工艺”(蓝釉下隐约可见的纹饰肌理)与金彩描饰,工艺繁复至极。
它不仅是制瓷技艺的集大成者——蓝釉的匀净、浮雕的立体、金彩的华贵完美融合,更承载着乾隆朝对“龙文化”的极致推崇,是皇权与艺术的双重载体。观之,仿佛能窥见当年宫廷御窑的精工巧思,堪称乾隆御瓷中彰显盛世气魄与工艺巅峰的传世珍品。
天球瓶上的金彩或许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渐渐淡去,但其中所承载的文化记忆与艺术精神,却永远熠熠生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