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物流产业正由传统模式向“智慧供应链”加速转型。这对中职物流人才的“智链素养”“实际能力”和“协同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区域中职物流专业的“龙头学校”,联合企业、行业协会及高职院校,启动“智链融合、虚实联动、多维协同”实践教学改革,着力破解产教脱节、实践与业务分离、资源协同不足等问题,培养适应智慧物流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学校以数智技术与物流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重构“智链融合”实践课程,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入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全链条实训。通过组建“物流供应链育人联盟”,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师资、共享资源,打造“虚实联动”实践平台。
物流专业学生进行虚拟仿真训练
实施“认知体验—单项实训—虚拟协同—真实链动”四阶递进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虚拟场景认知岗位,进行智能设备实训,在虚拟平台协同完成供应链任务,最后进入企业开展“链上轮岗”实战。通过多元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学生数智物流岗位胜任力。
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实体设备操作训练
课程体系方面,学校以物流全链条协同为主线,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实践教学,开设《智能仓储运营》《供应链协同系统应用》《物流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核心课程,并通过项目实训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与跨环节协同能力。同时,建设“虚拟仿真-虚实联动-真实链动”三级实践教学平台。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仿真中心,配套VR/AR、无人仓、AGV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打造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学校还与区域企业共建供应链产业学院和协同实践基地,承接真实项目,开展轮岗实战,强化学生实操与协同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校内数智导师团+企业链动导师营+虚拟智能导师团”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通过引入企业专家和AI数字教师,开展虚实协同带教,提升教师数智供应链教学与跨域协同水平。并且建立“政-校-行-企-师-生”六位一体协同机制,政府提供政策与经费支持,行业导入标准与认证,企业参与资源共建与实战项目,师生共同实践,形成育人合力。
经过近十年探索,该改革已覆盖15个专业,惠及2万多名学生。学生竞赛获奖30项,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80%,用人单位满意度高。成果获政府肯定及多家媒体报道,并在区内外多所学校推广。
(通讯员:李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