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营企业法治(观音山)论坛征文大赛优秀文章分享(十):
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
全文约4250字,预计阅读需要9分钟。
为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号召,中国行为法学会联合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举办了关于民营企业法治(观音山)论坛征文大赛。本次大赛以“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探索与实践”为主题,旨在通过广泛征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共同推动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建设。
为此,我们遴选了关于民营企业法治(观音山)论坛征文大赛优秀获奖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
文章名称:《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
作者:李堂平
单位:北京中记文化发展中心
文章简介:本文围绕法治对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展开了全面论述。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民营经济面临的法治环境挑战,提出了加强法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正文:
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
作者:李堂平
摘要: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法治的全面保障。本文基于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法律背景,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指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需双向发力——民营企业应坚守依法经营底线,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政府部门需践行依法履职,强化服务意识与执法公正性。通过剖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后的现实挑战,强调唯有构建"企业守法、政府护法"的法治生态,才能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实现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法治保障;依法经营;依法行政;可持续发展
一、民营经济的战略地位与法治保障的政策演进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力量。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已形成从政策引导到法律保障的完整体系:
• 2023年7月,《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顶层设计;
• 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一以贯之,不能变,也不会变",彰显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 202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自5月20日起施行,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法治化保障新阶段。
中央部委、国家发改委及地方政府相继成立民营经济促进机构,形成"政策+法律+机构"的三维支持框架,为民营经济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二、民营企业依法经营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民营企业的长久发展,始于合法经营,终于法治坚守。违法违规行为或许能带来短期利益,但必然埋下长期风险隐患。
1. 违法经营的代价:短期获利与长期崩塌
企业要依法经营,不做违法违规行为,否则不长久。行贿、造假等违法手段积累的繁荣如同"空中楼阁"。例如,东莞部分民营企业主主动或被动向政府官员行贿,确实在当时获得了巨大效益。但随着这几年的反腐倡廉,被查处的东莞市包括市委书记、市长等各级领导干部太多太多,这2年来不少民营企业主也因此被调查,之前得到的非法利益被全部追缴。由于有钱时大手大脚,现在吐出来了有的人根本无钱可缴,有企业因此倒闭。
湖南某企业主面对记者采访时,因冲动砸毁摄像机涉嫌违法被刑拘,不仅加剧公众质疑,更直接冲击企业经营——若以合法方式回应监督、整改问题,结果或将完全不同。
所以,民营企业,依法经营最重要。
2.民营企业家守法意识与企业存续的关联
民营企业家的法治观念直接影响企业命运。娃哈哈家族遗产纠纷引发的经营危机颇具警示意义:宗庆后因非婚生子女引发的股权争夺,导致市场信心受挫、销量下滑。这一案例印证了民营企业家守法守纪的重要性——个人行为的合规性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违法失德终将"害己毁企"。
3.企业遭遇不公待遇,需依法维权
河北大午集团就是例子。大午集团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是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但大午集团人员与国营保定农场人员因土地确认问题发生冲突,2020年11月11日,孙大午等28人被公安机关突击带走,并查封公司所有账户。2021年7月28日,高碑店市法院宣判孙大午犯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妨害公务罪、寻衅滋事罪、破坏生产经营罪、强迫交易罪、非法采矿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罚金;对被告单位河北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余被告人依法判处相应刑罚。截至2025年7月,河北大午集团核心资产已被拍卖拆分,原集团体系解体,旗下部分子公司仍存续但规模缩减。假如,在与国营农场发生土地纠纷时,大午集团一直坚持诉诸法律解决,而不与地方发生冲突,相信大午集团不会是如今状况吧?!
纵观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权益保护方面的做法值得推广。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从建成开始就成为“唐僧肉”而被不少东莞官员索要好处,掌舵人黄淦波先生没有同流合污。在遭遇20多种迫害行为都没有做出出格行为,一直是依法向各级部门投诉、向法院起诉、寻求法律专家论证、媒体帮助,所以26年来观音山公园一直在逆境中发展壮大。
因此,不守法依规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尽管暂时可能有同流合污的职能部门为虎作伥,但早晚会玩完的。多少举步维艰的守法民营企业主,在营商环境很差的日子,要靠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多个事实证明:法律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三、政府依法履职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
民营经济的健康生态,既需企业自律,更需政府部门以法治思维履行职能,杜绝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
1. 规范执法:避免权力滥用对企业的伤害
政府部门的执法公正性直接影响营商环境。依法行政,对民营企业依法依规进行管理。通过法治手段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不吃拿卡要,不过度执法和区别执法。
看看近期山东临沂发生的三张桌子的饭馆老板随手拍被市监局认定为“违法广告”而被罚45万引发公众对过度执法的质疑,临沂市市监局在民众面前人设崩塌,何谈赢得公众信赖!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面对多名港籍人士、商户、村民在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毁林兴建别墅、工厂、会所、商铺、农庄等超70余幢违法建筑物(别墅、厂房、会所、商铺)不管不问,却对公园自身修建的公园候车处0.08平方米约等于一张A4纸大小的超标部分予以没收。此类选择性执法不仅损害政府公信力,更制约企业发展。不公正对待企业疑是逐利执法,让人不由不怀疑东莞市存在借执法之名肥自己腰包:给钱就视而不见、不献供就查处?!
2. 主动服务:倾听诉求与解决实际问题
对企业难题的回应态度,体现政府治理能力。倾听民声,对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要调查核实,及时进行解决。一个对地方经济负责任的政府领导,是随时关注民营企业的困难,倾听民营企业主的呼声,并竭力予以帮助解决难题的。
不少民营企业因为资金等问题难以发展壮大,而向银行贷款可谓是难上加难,无奈之下借高利贷的不在少数,企业的利润可算是不够高利贷利息,所以当前无数企业因为高利贷而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何况因高利贷的暴力催收甚至抢夺企业的行为。馆陶县的刘保廷就是因为高利贷而被抢夺就是这样破灭的。
所以,在民营企业急需要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怀时,我们的行政机关或国企等部门领导出面及时纾困就是雪中送炭,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方面河北邯郸市馆陶县做的不错。刘保廷的塞恩斯饲料厂因企业发展借了36万元高利贷,在只剩4万元没有还时被高利贷者强迫签下将一金属丝科技公司和饲料厂抵账,之后又带领三人用催泪瓦斯撵走刘家人,价值千万的企业因此被抢。报警后只抓了一人被以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判刑,但没有归还企业,在高利贷起诉还款后法院仍判其还款,其女儿刘先芝因此成为老上访户。10余年来无家可归,一直租房生活。好在馆陶县委包括书记在内,获悉后一直在为其解决问题,甚至她要求法学专家对案件进行论证,获同意并由政府出资。不得不说,此举彰显政府担当有为!有这样重民情的领导,馆陶县的民营经济岂会不发展?
反观东莞市的做法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包括中央媒体众多和网络以及知名专家无数次对观音山现象进行呼吁、分析支招,但地方政府无动于衷,不解决也不在媒体发声辟谣,因此称之为“软暴力”!有人因此冠之为“东莞门”和“观音山现象”。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表示只要政府解决一些问题,5年内年营收可达到10亿元以上,带动地方消费50亿元以上。这个业绩比东莞市的百强企业还要高!书记市长换了几届,无人来解决。此举不仅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更损害地方形象。
3. 效率提升:专班机制破解历史遗留问题
针对民营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需建立高效解决机制,对重大民营企业问题要专人专班及时处理解决。有些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多个难以一时半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民营企业也一直在向各级领导甚至是媒体、网络上反映情况,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但对民营企业发展不利,更是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若能像馆陶县那样,以专人专班推动问题化解,既能激活企业潜力,也能提升政府公信力。
而观音山问题,虽然在2023年政府成立了一个以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志军为组长的“解决观音山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小组”,但没有效果。为什么?看看他在会上说的“他不一定有义务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反正它也是一个历史问题,那就留给历史。”你说这样的协调组有何作用?!如果有魄力的领导出面成立一个真正来解决观音山问题的专班,并定期过问工作进展,那么观音山公园问题就能逐步解决。这样相信东莞市的形象也会提升不少,更不用说观音山公园及其他民营企业能得到高速发展!民营经济要发展,不仅仅是民营企业依法经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国家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倾情关怀企业的需求。
四、《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与完善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施行,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让不少民营企业欢呼。但笔者认为仍需补充对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的约束条款。地方政府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其行为若缺乏规范,法律效力将大打折扣。唯有明确政府责任、强化监督机制,才能确保法律落到实处——让守法企业得到保护,让违法者付出代价。
五、结论
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质是"法治生态"的构建:民营企业需以守法为生命线,政府部门需以护法为职责。唯有企业坚守底线、政府依法行政,才能让政策红利与法律保障真正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民营经济要持续发展,就不能让违法企业猖狂,更不能让守法企业被打压。而要做到这一点,公职人员就得守得住本心,真心实意地为民营企业服务。如此,方能壮大我国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否则,政策再好、法规再细,也没有用!(完)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