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燕芬,广东好人,高明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队长。二十余载步履不停,她用脚步丈量善意,以真心温暖人间。她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倾注于失学少年的重返校园之路、“黑户”孩子的落户希望之中,以及环卫工人的保障与关爱之上。从青少年守护到弱势群体帮扶,她以志愿服务的笔触,在高明的街巷村落间绘就一幅跨越时空的“暖心地图”。这份地图上,没有繁华商圈与风景名胜,却标记着无数重生的希望、被点亮的未来与城市最需要的温度。
仇燕芬。/图源文明高明
一张高明区的地图
在仇燕芬这里
可以被另一种笔触勾勒
上面标记的不是商圈景点
而是一个个失学少年的家
一片片“黑户”家庭所在的村落
一个个环卫工人歇脚的角落
二十多年来
她的脚步就是画笔
以志愿服务的方式
将善意的点连成了线
最终绘成了一幅暖心地图
缘起:偶然相遇开启善行之路
2003年
高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发布了一则志愿者招募信息
热衷做善事的仇燕芬
想都没想就报了名
志愿服务仿佛对她有着特殊的魔力
为她带来了不一样的获得感
自那以后
仇燕芬当志愿者“上了瘾”
开启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志愿之路
2013年
仇燕芬加入高明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
仇燕芬的工作重心
转向了问题青少年
这份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
却让她格外上心
因其出色的工作能力
她被相关部门联聘为
参与刑事诉讼合适成年人
为涉事未成年人带去一抹温暖的守护
仇燕芬在辅导孩子。/图源文明高明
明城镇的少年小曹
便是她守护过的孩子之一
家庭的特殊情况
让他早早辍学,自我封闭
仇燕芬和志愿者们没有放弃
他们一次次上门
带着他融入志愿活动的集体
用实践的温暖
悄然融化他内心的坚冰
当小曹终于点头愿意复学
却又在入学当天
因恐惧而再次逃离时
仇燕芬的心被紧紧揪住了
“当时听到离校的消息就吓到脚软了”
那个夜晚
她与众人寻遍全镇
彻夜未眠
直到次日中午找到安然无恙的小曹
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仇燕芬用行动诠释这句话的重量
数年来,类似小曹的故事还有许多
她为孩子们流过泪,捐过款,熬过夜
也见证过他们重回正轨的喜悦
“当他们郑重向我保证
不再做违法事的那一刻
一切都值得了”
奔走:为无籍孩子点亮前程
在高明的偏远山村
有些孩子因为身体残疾
或家庭环境复杂而成为“黑户”
没有户口和合法身份证明
几乎断送了这些孩子的未来
仇燕芬与志愿服务队一起
奔走于各个村居之间
热心帮助这些孩子解决落户难题
那些年
她们成了高明山村里的常客
白天,他们走访询问
夜晚,就在灯下整理材料
每一个成功落户的背后
都是数不清的奔波、沟通与等待
过程漫长而琐碎
但每当看到一个孩子因为
有了身份而能走向光明的未来
所有疲惫都化作了欣慰
“个案复杂,但我们不能放弃”
仇燕芬的话简单而坚定
这份执着
为一个个被遗忘的角落
带去了改变的可能
传承:以爱育爱温暖全城
2017年
成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队长后
仇燕芬的公益之路迈入了新阶段
她从城市最底层人群的利益出发
着手给这些“弱势群体”更多关爱
建立起“关爱环卫工助力城市升级”项目
每年夏天
她带领团队在各个垃圾站点
为环卫工送清凉饮品
举办卫生常识讲座
还送上爱心人士捐赠的礼品
给环卫工一份“被看见”的尊重
但她深知,短暂的慰问远远不够
她和团队一起走进环卫工的生活
通过扎实的调研
真切地倾听他们的需求
通过个案帮扶与志愿服务站的建设
将关怀落到实处
她和团队还精心策划了一场
专属于环卫工人的公益晚会
让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城市美容师”
成为舞台的主角
唤起了全社会
对这一群体的更多理解与尊重
仇燕芬包粽子送给环卫工人。/图源佛山新闻网
近年来
仇燕芬的爱心版图还在不断扩大
她联合其他公益力量发起
“拥抱阳光,圆梦助学” 项目
帮贫困家庭的孩子圆求学梦
带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开展
重大节日常态化帮扶慰问
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劝导
乡村绿美建设
老人及环卫工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
以善行向社会传递爱心
今年春节前夕,仇燕芬带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前往更合镇岳塘村开展慰问活动。
从问题少年到 “黑户” 儿童
从环卫工到贫困学子
她的服务清单越列越长
团队的脚步越走越远
而这所有的跋涉与奔赴
最终都汇向她秉持的初心
“用一生的时间播撒爱
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