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国庆我在岗 用实干实绩礼赞祖国华诞

—— 中铁三局合武高铁安徽段 5 标项目建设者坚守一线纪实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大别山的薄雾,洒在皖西大地时,中铁三局合

—— 中铁三局合武高铁安徽段 5 标项目建设者坚守一线纪实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大别山的薄雾,洒在皖西大地时,中铁三局合武高铁安徽段 5 标项目的建设者们早已开启了一天的忙碌。国庆黄金周,这支扎根工地一线的基层班组,正以“坚守”为笔、“奋斗”为墨,书写着属于建设者的 “国庆答卷”。

“国庆不打烊,进度不能挡!”在合武高铁安徽段梓树湾白沙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班组长张建民的吼声穿透嘈杂声响,格外清晰有力。这座大桥地处大别山腹地,大桥(60+100+60)米双线连续梁跨越白沙河,其中15#主墩墩高56米,是全线最高的连续梁主墩,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当天的任务是完成15号主墩第四节段挂篮前移作业。这是自行式挂篮施工的关键工序,对移动挂篮的走行精度需控制在毫米级。“挂篮就像‘空中走廊’,每移动一厘米都得慎之又慎,国庆期间更要守住‘零误差’底线。”张建民一边说着,一边俯身检查锚固系统的螺栓,手指反复摩挲着螺帽,确认每一处都紧固到位。

作业平台上,90后技术员赵东东正拿着全站仪紧盯屏幕。这是他在工地度过的第三个国庆,原本和父母约好回家的他,得知项目要抢在降温前推进挂篮施工,他主动申请留下。“爸妈一开始有点失落,但看到我发的大桥施工视频,反而安慰我说,你守着大桥,就是守着大家的团圆路。” 说话间,赵东东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是他与祖国华诞最特别的“对话”。

上午10时,白沙河桥上突然刮起阵风,挂篮上的安全绳被吹得猎猎作响。“暂停作业!检查防风装置!”张建民立刻下达指令,班组6名成员迅速行动,有的加固防护网,有的检查承重钢丝绳,动作娴熟得如同配合多年的战友。“越是节日,越要绷紧安全这根弦。” 张建民说。为了确保国庆假日期间施工安全,项目部提前制定了应急预案,每个班组都配备了应急物资,“我们多一分谨慎,大桥就多一分安全,这条高铁线就能早一天通车。”

与此同时,在大别山隧道进口的施工作业面,另一组建设者正与 “岩”共舞。隧道地质复杂,多为硬岩与破碎带交替地层,掘进难度极大。“国庆期间,我们要确保日进尺达到3.5米,比平时还要快0.5米!”隧道队队长张大强看了看身旁的三臂凿岩台车,眼神坚定。为了实现目标,班组采用“两班倒”制度,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他自己则每天在隧道里待10个小时,从隧道出渣到掌子面支护,每一个环节都亲自盯控。

隧道内温度接近30℃,空气里弥漫着粉尘的味道,建设者们的工装很快就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28岁的三臂凿岩台车操作手向少帅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双手稳稳操控着操作杆。“虽然国庆不能陪家人吃顿团圆饭,但一想到未来自己参与建设的高铁能载着乡亲们便捷出行,能让更多家庭更快团聚,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向少帅笑着说,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在隧道深处,“国庆我在岗,奋斗正当时” 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灯光映照在标语上,也照亮了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穿梭在设备与作业面之间,身影交织成一幅动人的奋斗画卷。

中午12时,项目社区产业工人社区食堂里暖意融融。热腾腾的红烧肉、炒青菜和米饭已经摆上餐台,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讨论下午的施工计划,偶尔传来几句笑声,冲淡了思乡的情绪。“虽然不能回家吃团圆饭,但和兄弟们一起在工地过节,也是一种特别的团圆。” 工人包建全咬了一口手里的馒头,目光望向食堂窗外远处正在成型的大桥,眼神里满是自豪。

下午3时,大别山隧道进口传来好消息:当日掘进进尺达到3.8 米,超额完成任务。消息传来,隧道班组的建设者们兴奋地击掌庆祝,张大强拿出手机,给远在老家的妻子发了一段隧道施工的视频,配文 “又干一个循环,国庆献礼!”很快,妻子回复:“注意安全,家里等你回来。”简单的话语,满是牵挂与支持。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为白沙河特大桥镀上一层暖意,建设者们依然在忙碌。张建民带领班组完成了挂篮前移的最后检查,赵东东整理好当天的技术数据,张大强则在隧道口召开晚班会,安排夜间施工任务。工地上,机械声、吆喝声依旧不断,与远处村庄的炊烟、天边的晚霞,共同构成了国庆期间最质朴也最动人的图景。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渐浓,建设者们用坚守诠释责任,用奋斗礼赞祖国。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每一次精准的操作、每一米艰难的掘进、每一个坚守的日夜,为工程建设添砖加瓦。这条连接皖鄂、贯通华东与华中的交通大动脉,终将在他们的手中不断延伸……(作者:安进军 摄影: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