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飞机作为航母战斗群的核心作战力量,其服役环境与陆基飞机存在本质区别。它们长期暴露于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海洋大气中,同时还受到海浪飞溅、干湿交替循环和强烈紫外线辐射的综合影响。这种极端环境对飞机结构、发动机和机载设备构成了严重腐蚀威胁。
海洋大气中的氯离子(Cl⁻)具有极强的穿透性,能够破坏金属表面的保护层,引发并加速电化学腐蚀过程。研究表明,在海洋环境下,舰载飞机机体材料、发动机部件和电子设备会因腐蚀而导致性能退化、可靠性降低和使用寿命缩短。美军调查显示,沿海基地航空装备73%的故障是由自然环境引起的腐蚀和霉变所导致,造成的维修费用占总维修成本的近一半。
舰载飞机发动机及其周边部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双重挑战:一方面需要承受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极高温度(短时可达数百度);另一方面又要抵抗盐雾腐蚀的协同破坏。这种热-腐蚀耦合作用会显著加速材料退化。
防波套作为舰载飞机发动机区域的关键防护部件,需要提供多重防护功能:
高温隔热:有效阻隔发动机高温对周边部件的影响
盐雾防护:物理隔离氯离子渗透,阻断腐蚀路径
防火阻燃:在极端情况下提供防火屏障
机械防护:抵御异物冲击和机械磨损
为满足舰载飞机在“三防”(防盐雾、防湿热、防霉菌)方面的严苛设计要求,其基体结构、装机设备及线缆系统均须通过严格的三防设计与试验评定。传统防护方案通常依赖金属防波套(如钢或铝制),并通过表面氧化、化学镀镍等工艺提升耐腐蚀性。然而,金属屏蔽护套(无论是镀镍铜还是镀锡铜)在长期使用中易因疲劳弯折导致涂层破损、基体腐蚀,防护性能随之衰减。
随着舰载机广泛采用复合材料以实现轻量化,传统金属防波套的重量劣势与耐久性不足愈发凸显,已难以适应新一代舰载飞机对重量控制与长效防护的双重需求。
舰载机的三防性能从根本上取决于材料本身的耐环境能力。大连义邦推出的Lyofil®防波套,创新性地将非金属PBO纤维与金属涂层复合,在保持优异电磁屏蔽性能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与本质防腐。相较于同等规格的传统金属防波套,其重量减轻达73%以上,并全面满足包括盐雾、酸性大气、湿热、低温、弯曲、霉菌等在内的十余项严苛性能要求。
实验数据充分验证了Lyofil®防波套耐腐蚀性能:
耐盐雾测试:在5%氯化钠溶液、35°C环境下持续暴露192小时后,产品外观无腐蚀,电阻变化率小于10%。
耐酸性大气测试:依据PJB150.28.2009标准,经过3个循环(每循环喷雾2小时、贮存22小时)测试后,外观完好,电阻稳定性同样保持在10%以内。
Lyofil®防波套凭借其轻量化、高可靠、长寿命的特性,已成为替代传统涂覆层与金属防波套的理想解决方案,助力舰载飞机应对极端海洋环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