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品三国”的时候,一定没想到多年后自己会创作一部三国题材的动画。
从2005年他初登《百家讲坛》算起,至今已有20个年头。这中间易中天在公共视野时隐时现,但江湖上总有他讲三国的段子流传。
就在《三国的星空》上映前,“荀彧那双忧郁的眼睛”再度走红,印证着《易中天品三国》的生命力。
有着专业学者背书,而三国又是一段家喻户晓的历史,妥妥的大IP,怎么看都是卖相颇佳。上映后的口碑也佐证了这点,豆瓣开分7.5(现为7.2),位居同档期影片口碑第一梯队。
然而电影并不叫座。上映首日,《三国的星空》收获了2044.9万元票房,猫眼专业版预测影片最终票房为1.13亿元,目前已经降至8988万元。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三国的星空》讲述了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到官渡之战间的11年历史。
相比三国后期魏蜀吴之间清晰的三足鼎立,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混乱的军阀割据。其中称雄北方的袁绍、崛起中原的曹操和有名无实的天子刘协,构成了电影里的三角关系。
家族“四世三公”,人脉深厚的袁绍有着自己的野心,他毫不掩饰自己另立天子、图谋天下的想法。只是在执行力上,袁绍总是略逊一筹。
面对董卓火烧洛阳,袁绍按兵不动;面对曹操被封为大将军、官职压他一头,袁绍怒气冲冲;面对官渡之战的决胜时刻,袁绍优柔寡断……这些剧情将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的性格缺陷演绎得淋漓尽致。
比起家世显赫的袁绍,身为“阉竖余孽”的曹操能走的路不多。
董卓劫持天子、焚烧洛阳,以袁绍为首的诸侯联军按兵不动。唯有曹操挺身而出,虽然在汜水之战中大败,可他依旧高呼“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刘协给世人的印象是懦弱,是悲情的汉献帝。三国的历史英雄气纵横,观众爱看英雄,少有人关心傀儡。
谥法里说“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能被称为汉献帝,说明刘协绝非无能平庸。作为见证大汉王朝余晖和末路的人物,他身上可供挖掘的故事极多。
有场刘协幼年批奏折的戏令人印象深刻。
面对朝臣任免、大政方针这类重要的东西,他只有“制曰可”的权力,唯有在增加后宫痰盂这种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才能完全做主。刘协想逞一下皇帝的威风,可念及自己的任性会给底下人带来麻烦,还是熄了念头。
电影里的汉献帝是一名仁君。按惯例,祈雨要鞭挞犯人到背部出血,他却愿意替犯人接下这份刑罚。倘若在治世,刘协不失为一位有为的君主,可惜生逢乱世,受制于人,只能做提线木偶。
这三个人构成了全新的三国故事。
其中曹操和刘协,从推心置腹到君臣相疑。而曹操和袁绍,是从少年玩伴到兵戎相见,两条线索彼此交织,确实有独到之处。比起刘备仁德、曹操奸诈的老生常谈,这种叙事带来了许多新鲜感。
更重要的是,电影拍出了令人血脉偾张的战争场面,气势恢宏的同时又注重细节,属于少见的硬核制作。
其中城池攻防和野战军阵对决成了全片最大的视觉奇观。
城市攻防侧重军事器械的展示。简单的有守城的火油罐、攻城用的冲车,复杂的有“霹雳发石车”,这些军事器械在官渡之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野战军阵对决更为眼花缭乱。除了基础的队形变换,还重点展示了步兵结圆阵对抗骑兵和骑兵通过机动战术来破阵。
这种复杂的战争场面在以往的三国类真人影视作品中较为少见。既填补了空白,也推动了剧情发展,体现出袁曹两军在装备、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令很多三国迷和军事迷感到惊喜。
这些优点,构成了电影的口碑基础。
02易中天是资深的曹操粉丝,他也从不掩饰自己对曹操的推崇。
在百家讲坛上,易中天称曹操是“可爱的奸雄”。在小说《曹操》里,易中天借一段歌词再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分明是菩萨心肠,偏有那阎王脾气。分明要解民倒悬,却成了天下公敌。危难时一身正气,盛名下千般算计,战乱中叱咤风云,弥留际分香卖履。”
借着《三国的星空》这部电影,他终于可以抛开史料的束缚,讲述一个心目中的曹操。
这个曹操尊奉汉室,待人以诚,屯田许都,拒敌官渡,怎么看都是一副大汉忠臣的模样。这样的曹操形象确实前所未见,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被遮蔽的历史,可电影太执着于标新立异,以至于在剧情走向上步入极端。
曹操的行事动机没有交代,性格里的多疑残忍也没有展现,从头到尾只拍出了一个大汉纯臣。
在当年的百家讲坛上,易中天曾批评过《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可电影里的艺术加工和《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并没有什么不同。
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剧情紧紧围绕三位主角展开,时间跨度又大,导致极为丰富的三国群雄完全没有出场的机会,只停留在对白台词和背景介绍中。
曹操手下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仅有武将中的许褚和文官中的荀彧,前者以愣头愣脑贡献了许多笑点,后者在出谋划策之余,总是眨着“那双令人忧郁的眼睛”。
足智多谋的郭嘉和献计“霹雳发石车”的刘晔,连名字都没有出现,实在是令不少曹魏粉感到不平。
袁绍手下出场的重要角色,也只有许攸、张郃和高览,完全没有体现其“谋士如云,武将如雨”的特点。
不客气些说,除了三位主角,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只名为“麦子”的狗。这只狗不光戏份多,甚至还有着令人流泪的高光时刻,妥妥的主角级待遇。
将宏伟浩荡的时代洪流,倾注在三个主角身上,丧失了三国那种风云际会的历史美感。而对曹操的过分溢美,又与观众的既定印象大异其趣。
它有着同人文里罕见的硬核考据,影片结尾参考的众多文物就是佐证。可完全用考据的眼光打量,它又像极了同人创作,引起三国CP粉群体的狂欢。
很可惜,《三国的星空》在正史和演义之间反复徘徊,最终走向了另一个版本的“诌书演义”。
【文/忠犬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