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解析了袁绍、公孙瓒、孙坚、刘表等割据群雄开始混战,董卓没有抓住机会,残暴依旧,被王允联合吕布除掉,然而王允等也没能将局势稳定下来,被李傕郭汜等西凉军攻破长安,之后曹操开始崛起。回顾小说中这一段,已经没有人真正关心名义上的朝廷,诸侯间的征战,一刻也没停止过,群雄都在忙于扩大势力范围,因此刘备在后来致曹操的劝和信中所介绍的形势就显得很贴切,这一点本篇中会讲到。
公元193年,东汉初平四年,曹操派人取父曹嵩回兖州,曹家此时隐居琅琊,即现在青岛一带,仍有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老小四十余人,足见宗族势力的强大富庶,在途中要经过徐州刺史陶谦的地盘,陶谦派兵护送,不想都尉张闿为劫夺财物,杀了曹嵩一家,曹操大怒,起兵攻打陶谦。其实曹操一是为父报仇,二是借机扩大势力范围,如前所述,从琅琊回兖州,要经过陶谦的地盘,说明陶谦辖区北过莒县,南至扬州,西达蚌埠,与曹操、袁术的地盘犬牙交错,本就剑拔弩张,曹嵩被杀,给了曹操充足的借口。
注意此时曹操下令屠戮所占城池的的百姓,挖掘坟墓,抢夺财宝,借口当然是报仇,这与后来的“马踏青苗,割发权代首。”以及《蒿里行》中的曹操形象大相径庭。其实分析之下,此时曹操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北有袁绍,南有袁术、刘表,曹操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存在着张邈等依附势力,手下人才虽多,但刚刚聚集在麾下不久,尚未拧成一股绳,比如荀彧推荐程昱来投,却没有推荐同乡的郭嘉,要等到程昱提醒,谋士武将间的关系可以想象的微妙,小说中的描述是威震山东,并不是占据山东,周围更是强敌环伺。在这一阶段曹操的首要任务是扩充军备,消灭周边的各路诸侯,所以杀戮百姓,盗掘坟墓是削弱对手,提升财力的手段。此时的曹操,未必有统一全国的志向,这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曹操一开始对迎汉献帝于许昌很犹豫可以看出,等到曹操实力扩大后,才有了整肃军纪,士兵屯田等一系列举措,所以刘备说曹操暴虐,也说的对。关于《蒿里行》的创作时间存有争议,但从诗中有袁术称帝的文字,以及曹操在初始阶段的凶狠来看,作品应该写于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
陶谦一面防守,一面在手下谋士的建议下,求救于北海孔融和青州田凯。如前所述,小说中的州已经不是东汉的十三州,因为没有几路诸侯拥有完整的州,是描述这些割据势力所在的大致位置,孔融在今天的山东潍坊,田凯在现在的淄博到青州一带,这两股势力都面临着曹操的直接威胁,唇亡齿寒,因此虽然犹豫害怕,但还是出兵助战。这里面有个插曲,孔融在出兵前,被黄巾军余部管亥围攻,后面的刘辟龚都也是黄巾军余部,并不是说张角有多么深入人心,而是群雄混战之下,生灵涂炭,百姓被迫结连求生。太史慈为报恩来助孔融,显示了一身武艺,孔融派他求救于刘备,此时的刘备虽兵微将寡,但已经声名素著,如同前篇所讲,刘备借汉室之胄之名,十分注意维护自己的仁义英雄的声望,即使危急之时也不动摇,为常人所不能为,是曹操等十分忌惮的对手。太史慈虽是武将,但言语犀利,表明自己与孔融并非亲友,但为义气相助,素闻刘备仁义,救人危急,这才前来求援。而刘备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扩大影响力的良机,倾巢而出,直击管亥,关羽数十合劈管亥于马下,这样看管亥也是一员猛将,面对黄金期的云长,抵挡了二十合以上,起码是李典乐进的水平。
孔融和刘备各自起程后,太史慈辞去,奇怪的是,从小说中找不到孔融和刘备挽留、招纳太史慈的描述,只有刘备问过太史慈是什么人,二人都见过太史慈的武艺,如果说孔融是因为没有大的志向,刘备却是广纳天下豪杰,求贤若渴,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首次读到这里,就觉得奇怪,可能是太史慈性格倔强,没有经过像和孙策的恶战不肯轻易归纳;也可能是已经答应了刘繇,信守承诺;当然也可能是脾气古怪,不讨人喜欢。
刘备从公孙瓒处借了二千兵马,和孔融、田楷一起来救陶谦,自己则和张飞杀透重围,进入徐州和陶谦会合,陶谦一让徐州,刘备则维持自己的声望,坚持不受,并遗书于曹操劝和。在书中刘备写的很犀利,除了解释曹操宗族被杀不是陶谦有意为之外,在形势上,指出李傕郭汜盘踞长安,皇帝受制,各路诸侯应先朝廷之急;在道德上,暗指曹操杀戮百姓,大举私仇。从曹操的角度看,刘备是沽名钓誉,站着说话不腰疼,各路诸侯即便有帮助朝廷的意愿,也没人敢远离自己的地盘去司隶,因为大家周围都有人马虎视眈眈,就比如曹操离开兖州不久,就被吕布所攻占。
吕布自从被李傕郭汜击败后,辗转于袁术、袁绍、张杨、张邈处,后陈宫劝张邈自立霸业,于是令吕布攻取兖州、濮阳,曹操老窝只剩鄄城等处。读到这里,各位看官可能奇怪,这张邈和张超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怎么一下子就抄了曹操的后路?这还要从前面那句“威震山东”说起,这句话是说曹操势头很猛,但并不是占据山东,此时的曹操,内部尚未稳固,各路人才聚集不久,需要磨合,而在曹操的管辖范围内,存在着张邈等依附势力,张邈本是陈留太守,在今天的开封一带,弟弟张超是广陵太守,在扬州一带,在群雄混战的局面下,兄弟二人势力都不太大,因此主动会合了,趁着曹操攻徐州,起兵反叛,联合吕布,攻占了曹操的大部分老巢。曹操的势力范围,一直在河南东部和山东西部,刚要借机向南扩张,不想被吕布袭了后方,因此只能卖个人情给刘备,退兵去战吕布。陶谦二让徐州,刘备仍是不肯,但却不着痕迹的屯军小沛,为下一步接管徐州埋下了伏笔。
曹操与吕布的大战持续较久,小说中也用了大段的篇幅描写,详情我们就不赘述了,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脉络,曹操的行军路线不是直接夺回兖州,而是绕道泰安,先与鄄城、范县、东阿的荀彧等守军取得联系,保证粮草供应。如果曹操直接攻击兖州,短时间拿不下,定陶的张邈张超,濮阳的吕布就会出兵夹击,粮草一旦耗尽,大军就很危险,因此曹操先派曹仁围困兖州,经泰安直接攻击吕布,因为张邈联军中,吕布部下有西凉兵、河套兵和河东兵,战斗力最强,战胜了吕布,联军就会崩溃。陈宫建议吕布在泰山险要处伏兵,又提出趁曹军立足未稳,速战速决,吕布都没有听从,曹操也判断吕布有勇无谋,不会出奇制胜,其实曹操的实战经验和判断力都要超过郭嘉等谋士。曹操与吕布的前几场大战,因为吕布勇猛,兵马战斗力强,败了几次,但曹操的人马训练有素,也很勇猛,虽败不乱,所以损失不大。典韦在保护曹操的过程中,飞戟杀敌,力退郝萌曹性等四将,极为剽悍。
陈宫再次献诈降计,但曹操在刘晔的建议下,留主力在城外接应,中计后又是典韦冒烟突火,保护曹操突围,但要看到,仅凭典韦一个人也救不出曹操,先后有李典、乐进、夏侯渊来助,才使得曹操脱险。曹操用兵,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一计不成二计生,不因一时得失而自缚手脚,连环攻击之下,很少有对手能扛住,这次就直接回敬了一条诈死计,设伏兵击败吕布,后因关东一带蝗灾,粮食耗尽,双方罢兵,连军队都吃不饱,民众的境遇可想而知,这也是《蒿里行》的创作基础。回顾前面曹操强调的速攻吕布,如果我们考虑到粮食这一因素,也就越发合理了。
关于粮食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从“民以食为天”,“功高莫如救主,计狠莫若绝粮”,到我们打招呼的“你吃了吗?”无不凸显粮食的宝贵,小说中纵兵劫掠的重要一条就是夺粮食。粮食在古代,基本上就等同于后勤,因为中原地区是无法保证持续的肉食供应的,只能靠粮食,而曹操在大战袁绍的关键时刻,用的就是乌巢劫粮的计谋,在征讨袁术时,因为粮食不足,也弄得很狼狈,需要诈谋才能安抚军心。说到这里,早些年有一个文明用语的笑话,说我们哪怕在厕所遇见了,也问你吃了吗,显得不太文明,但如果我们想到历史上粮食的紧缺和珍贵,在笑一笑的同时,也会有一丝苦涩在里面。
陶谦三让徐州,刘备推辞一番后,顺理成章的接管了大郡,曹操虽恨,却也无可奈何,因为荀彧劝他巩固根本,即河南东北和山东西部,以此作为大后方。因粮食不足,荀彧建议攻打河南中部和南部的黄巾军余部,夺取粮食财物,于是曹军剿灭黄巾余部何仪等势力,控制了陈地、汝南、颍川等地,也就是河南的中部和南部,势力范围大增,粮食财帛也夺了很多。在征战过程中,还收降了许褚,曹操得到了一员相随半生的禁卫军将领,许褚对曹操忠心耿耿,数次救主,立下很多战功。
曹操从汝南班师后,乘胜攻破兖州,接着马不停蹄,再次速攻吕布,吕布则又一次不听陈宫劝阻,独自领兵迎战曹操大军,于是又发生了一场类似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精彩大战。许褚先出马,和吕布斗了二十合不分胜负,但肯定处于下风,因此曹操令典韦助战,二将和吕布斗了多久,小说中没有写,仅就武力来讲,许褚典韦的组合堪比关张,即便有点差距也是微乎其微,典韦的武艺和许褚相当,二人都以力量见长,典韦因为死的早,战例较少,许褚和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都打过,正常情况下都能打平很久,但吕布是三国中独一档的武将,二将只能战平,于是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齐到,六将围攻,吕布继虎牢关后又一次遮拦不住,败回时因田氏降曹,失了濮阳。吕布转走定陶,曹操尾随而至,将吕布、张邈张超兄弟困在城中,吕布多疑,又不听陈宫的劝阻,贸然出击,中了曹操伏兵,落荒而走,投奔刘备,张超自刎,张邈投袁术。至此,河南中部和东部,山东西部,尽归曹操,初步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实力根基。
这一系列战事,都发生在以河南和山东西部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也是农耕时代最重要的粮食产区,所以我们总说逐鹿中原,荀彧强调的就是这一地区的重要性。我们在地图上看三国,群雄聚集在三个地带,上面是马腾韩遂、袁绍、公孙瓒、公孙度和乌桓等游牧民族占据的北线;中间是沿着黄河东部,直连长安的中线,在这条线上,曹操、孔融、田楷、陶谦,刘备、吕布、张邈张超、张杨、李傕郭汜等诸侯挤在一起,因此战事频仍;下面是沿着长江的南线,刘表、袁术、孙策、刘璋等势力分布于此,核心是长江两岸。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杨彪和朱儁谋划借曹操的力量恢复皇权,又设计挑动李傕郭汜内斗,但汉献帝没有直属兵马,在李傕郭汜争斗时受尽惊吓,朱儁也因此病死。李傕郭汜争斗已久,张济引兵来讲和,汉献帝借机出走弘农,打算回到洛阳,但李傕郭汜一路追杀,汉献帝和大臣们靠着杨奉董承的兵马保驾,加上出身绿林的李乐、韩暹等,且战且退,困苦不堪,得到河内太守张杨等援助,才一路东归洛阳,然而洛阳已被董卓和李儒残破,人口稀少,无法供养朝廷,于是催促曹操西来,曹操看到了入住朝廷的机会,果断出兵,由于曹操兵精将勇,一鼓作气击败了李傕郭汜,平定了盘踞关中多年的西凉军。曹操在董昭和荀彧的劝说下,决定带汉献帝到许都,注意在此之前,沮授也曾建议袁绍迎接汉献帝,但袁绍犹豫后拒绝,对比之下,曹操虽然一开始也犹豫,但很快下了决心,而袁绍则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
来到许都后,曹操分封手下官职,文臣中以荀彧为首,封侍中、尚书令;武将中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宗族将领为将军,官职要高于吕虔、于禁等四方来投的人才,于禁等是校尉。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虽广纳各地英才,但宗族将领仍然是曹军的核心,当然,夏侯和曹氏兄弟的能力也比较强,后面更可以看到,曹氏和夏侯氏的很多宗族子弟都得到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使得曹军有了类似一张网的结构,核心势力已经形成。典韦许褚因为是禁卫军将领,缺乏领兵能力,只给了都尉之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独揽,开始有了自立之心。
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好处呢?别急,接下来就派上用场了,荀彧马上献了二虎竞食之计,封刘备为徐州牧,令其杀吕布,以削弱刘备和吕布的联盟,刘备当然知道曹操包藏祸心,婉拒了曹操的要求。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威力在于,曹操可以不断的给诸侯发出指令,诸侯一旦处置失当,便有不听朝廷和皇帝号令的罪名,于是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明令刘备讨伐袁术,事先则暗地里告诉袁术,说刘备要打他,如此一来,两边不得不战,而刘备若出兵,徐州空虚,吕布必然趁机夺取。刘备明知是计,也无法违抗,因为他必须保持忠义之名,无奈只得留张飞守城,带着关羽出征,袁术这边派纪灵领大军来迎,纪灵也是一员大将,能与关羽斗三十合不败,但知道自己抵挡不住,想派副将先顶一顶,却被关羽一回合斩杀,纪灵大败,只得后撤防守。
刘备在前方苦战,后方却出事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张飞酒后大醉,鞭打曹豹,使得曹豹怒而反叛,与吕布里应外合,夺了徐州,有意思的是,张飞喝醉了不能力战,吕布忌惮张飞勇猛,也不敢逼近。袁术答应和吕布夹击刘备,却又言而无信,惹恼了吕布,在陈宫的劝说下,吕布请刘备回到小沛,两家暂时恢复联盟。
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功的挑动东南方向的几路诸侯你争我斗,虽然刘备、吕布、袁术等知道曹操的野心,也适时的调整战术,但他们彼此间勾心斗角,免不了兵戈相见,曹操最大的收获就是分裂了刘备和刘备的联盟,吕布鸠占鹊巢,刘备乃世之枭雄,岂能不记恨,只是因为实力不足才忍气吞声,而袁术和刘备大战一场后,最起码失去了联合对抗曹操的主观意愿,所以虽然三路诸侯势力和领地犹在,但已经是内部矛盾大过外部,对曹操的威胁小了很多。由此也可以看出,荀彧是曹操这一阶段的第一谋士,或许聪明上比不了郭嘉,但老谋深算,却比郭嘉强很多。
这时南方的孙策再次登场了,他利用的袁术的贪心,以玉玺为质,借袁术兵马起事,攻击刘繇,此时刘繇已经被袁术赶过江东,屯于安徽南部和江苏西部,刘繇部下,除了太史慈,没有善战的将领,而孙策不仅有旧部程普韩当黄盖等,又得到朱治、吕范,周瑜、张昭和张纮等谋士相助,攻伐刘繇的过程中,又得了蒋钦周泰。值得称道的是孙策大战太史慈,二人马战步战都打了,不分胜负,太史慈的武艺与张辽相当,孙策也是这个水平,后来得了小霸王的称号。
孙策收降太史慈后,先后击败了严白虎和王朗,占领了江苏、浙江和安徽南部,统一江东,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江南势力。接着孙策讨还玉玺,被袁术拒绝,估计此时袁术肯定后悔,完全可以自己收服江东势力,控制长江两岸。但袁术就是这样,志大心高,却不付诸行动,反复无常,却又容易头脑发热,所以手下没有得力的谋士来投,杨大将等人没有清晰合理的战略建议,此时又劝袁术攻刘备。吕布也知道唇亡齿寒,借辕门射戟,一是显露武力,二是婉拒了袁术,纪灵接着又出了一个主意,让袁术和吕布联姻,这倒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策略,此时袁术、吕布都是曹操优先攻击削弱的目标,并且实力都不如曹操,联盟可以共抗强敌,这也是曹操最忌惮的,但吕布袁术都是多疑善变,被陈珪陈登父子破坏了结盟,被各个击破,也就在所难免了。
吕布和刘备最终还是由于旧怨起了冲突,张飞劫了吕布的马匹,吕布愤而来攻,张飞和吕布再次大战一场,酣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但张飞肯定居于下风,纵览三国武将,张飞是吕布唯一十分忌惮的武将,对上吕布总是超水平发挥,吕布手抓能和关羽连斗三十合的纪灵如同抓小孩,一百五十步外射中画戟,坐下赤兔马,能抵挡刘关张或曹操手下六将的攻击,但唯独斗张飞却有点不能尽情施展的意思。
刘备突围后,不得已投靠曹操,而曹操至少表面上欣然接纳,待以上宾,此时荀彧和程昱都建议曹操除掉刘备,而郭嘉则从吸纳英才、传播信义之名,从而安定人心的理由,反对杀掉刘备,曹操最终没有采纳荀彧的建议。那么曹操不杀刘备的原因仅限于此吗?当然不是,首先,曹操虽平定了中原地区,但尚不稳固,存在着多支依附于他的势力,如果杀了刘备,那些依附势力人人自危,必然会产生反叛的风险,曹操此时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根基,;其次,曹操有了大后方之后,需要开始治理,分派各级官吏,提高兵马粮草的供应能力,如果得了滥杀之名,与董卓等何异,换句话说,曹操已经开始提高自己的定位了;再次,曹操北有袁绍,关中留守兵力少,需要防范西凉势力,东南有吕布和袁术,南方有刘表,扫荡这些地方势力,自己的实力有所不足,而刘备则可以帮助自己牵制战斗力最强的吕布军,便于调整攻击方向,事实证明,在后面征战最混乱的时期,曹操和刘备的联合行动有不少,而这一时期,也是曹操平定前面提到的中线地域的关键时期。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志汉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