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温暖你的心。记得点击“关注”我哦!
01宝钗变了
还记得87版《红楼梦》电视剧里有一个这样的片段:
宝玉手拿黛玉的遗物——玻璃绣球灯发呆,宝钗拿着衣服过来给宝玉披上。
她看宝玉看着手里的玻璃绣球灯入神,便铺开纸写下两首诗:
其一是李清照的:赌书空忆泼茶时,铁马敲风乱入诗。青女不谙霜雪苦,忍将剩冷锁残枝。
其二是冯小青的:烛花剪梦恨难双,雨暗罗衾泪暗江。一自孤山春尽后,荷花柳浪枕幽窗。
第一首诗的意思是黛玉回忆昔日和宝玉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又在宝玉远赴边疆送亲期间,满怀愁绪,在外界的冷酷对待中,孤独凄凉的处境。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黛玉无法和宝玉团聚时,心中充满遗憾,雨夜独眠,泪水潸然而下,感受时光流逝和自己的孤独寂寞。
宝钗写下黛玉生前思念宝玉的两首诗,特别强调了“潇湘妃子”这个名字。
宝玉看到这两首诗,泪水便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淌下来。
自从和宝钗成婚之后,他心里时常怀念林妹妹。
送亲之前,他看见过林妹妹对她的不舍,原以为送亲回来之后,他便能和自己爱的林妹妹长相厮守,谁知现实的变化让他不敢面对。
林妹妹的早逝,阴差阳错和宝姐姐成婚,让宝玉感觉自己就像做了一个梦一样。
如今宝钗最可贵的不是端庄,而是她看透了宝玉对黛玉的思念,也理解了宝玉的感受。
宝钗变了。
02宝钗的委屈
从电视剧的剧情来看,宝钗愿意做宝玉和黛玉之间传情的那个人。
所以她才把黛玉生前思念宝玉写下的两首诗,写给宝玉看。
她能理解黛玉对宝玉的感情,也能理解宝玉对黛玉的感情。
那一盏玻璃绣球灯正是宝黛之间最好的定情之物,宝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唯独没有人懂得她的委屈。
在原著97回,薛姨妈同意宝钗嫁给宝玉时,宝钗的表现是这样的:
“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
说明宝钗对这场亲事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也会为自己的遭遇流泪。
薛姨妈答应贾家的亲事,是因为她的宝贝儿子身陷囹圄,需要搭救。
原著还说道:“薛姨妈虽恐宝钗委屈,然也没法儿,又见这般光景,只得满口应承。”
可见薛姨妈也知道宝钗是委屈的。
以宝钗的性格,她有一颗要强的心,一心想要往上爬,这可能和薛父对她的教育有关。
这样一个要强的女孩子是不会满足于嫁给一个一无是处的富贵闲人贾宝玉的。
她嫁给贾宝玉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家族安排,她无可奈何罢了。
但她和宝玉成婚之后,才发现宝玉和黛玉的感情至深,深到让她感动的地步,结合自己的遗憾,她理解了宝黛之间的感情。
但她的委屈却无人能懂,即使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也不一定看得透她的心事,因为她最擅长伪装自己。
03钗黛合一是个骗局
关于《红楼梦》有一个“钗黛合一”的说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宝钗是封建礼教的“顺从者”,黛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钗是现实主义,黛玉是理想主义。
她们形象性格互补,但唯独命运相同。
她们都没有逃脱过家族衰落下的悲剧命运。
另外,关于“钗黛合一”还有另一个说法,正是这个说法揭开了欺骗我们300年的骗局。
这个说法就是,黛玉作为林家独女,林如海在自己生病的一年内做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转移林家的财产。
因为根据当时的立法,独女的继承权要在林家宗族之后,也就是说林家宗族才是继承林如海财产的真正主人。
但是林如海不甘心,也不愿意让林家宗族继承,便联合贾府一起处理了林家财产。
贾琏在林家待了一年就是最好的证据。
林家财产就是和贾家联合起来转移到贾家的,林如海必定在生前谈了黛玉的婚事,以及林家财产要如何做黛玉嫁妆这些事情。
这是林家。
关于薛家,从老家走到贾家也用了漫长的一年时间。
这一年时间也是薛家转移薛家财产的证据。
薛家薛蟠户口上是死人,薛家名义上也只有独女薛宝钗,这样以来薛家宗族是薛家财产的真正主人。
为了保住薛家财产,薛姨妈进京寻求庇护,而元春和王夫人为了留住薛家财产,做出了让宝玉娶宝钗的决定。
这样一来,我们之前看到的“钗黛合一”就是一个骗局,其实真正的“钗黛合一”是家族财产以及命运的共同体。
当然这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而已。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您的转发、点赞、留言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