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四川甘孜党岭雪山卓雍措湖垭口,气温已逼近冰点。刚满20岁的林琳(化名)蹲在碎石路边,剧烈头痛让她视线模糊——这是急性高原反应的征兆。同行的两男一女“旅游搭子”在原地停留片刻后,做出了一个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决定:将呼吸急促的林琳交给偶遇的16岁少年师徒,随后转身下山。
“她今年刚从卫校毕业,说想看看雪山……”电话那端,江苏盐城的吴女士声音沙哑。她手中攥着女儿在卫校的毕业照,照片里穿护士服的女孩笑靥如花,如今却躺在华西医院ICU,经历开颅手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
“医生说要做好最坏准备,可能会成植物人。”这位母亲强忍哽咽,“那三个同行者说已经尽力了,可他们既没报警也没陪护,最后是陌生人救了我女儿的命!”
救援时间轴还原:谁在守护生命?谁在匆忙离场?14:00 林琳出现严重高反,同行者将其移交偶遇的16岁少年
15:20 上海某医院两名进藏旅游的医生发现异常,立即实施急救
16:50 丹东镇政府接到牧民报警,联合警方、医护组成救援队
19:30 多人轮流背负林琳穿越陡峭山路送达救护车
次日 三名同行者才现身医院,送还身份证后两人直接返乡
事件曝光后,#旅游搭子要不要担责#冲上热搜。网友发现:
四人通过青年旅舍临时组队,彼此仅认识2天
无人提前核查高原适应能力,未配备急救药品
危机发生时选择“移交”而非“陪同救援”
法律专家指出:虽然临时组队不构成法定监护关系,但共同危险活动组织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若明知队友出现危险仍擅自离开,可能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高原徒步的血色警示:你的诗与远方可能是别人的鬼门关据甘孜州应急管理局数据,2024年国庆期间共处置12起高原救援事件,其中6起涉及“旅游搭子”离散。某资深登山向导痛心道:“很多人把高原徒步当逛公园,临时组队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队友是否有急救技能,是否会在危难时对你伸出援手。”
目前,林琳的手术虽已完成,但脑水肿导致神经功能严重受损。吴女士每天在ICU外守候15小时,手机里循环播放女儿卫校宣誓时的视频:“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
“现在不求追责,只求孩子能醒过来。”这位母亲攥着病危通知书轻声说,“但那些年轻人应该明白:雪山不会原谅侥幸,生命不能交给一句轻飘飘的‘尽力了’。”
——当我们选择结伴走向荒野,第一个要打包的不是行李,而是责任。
【温馨提示:高原旅行需量力而行,建议选择正规旅行社并购买专项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