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一节 科技名著【补充知识】一、明朝科技巨著有什么共同点?(一)都是传统科技领域上的总结性著作;(二)都注重实用性;(三

第一节  科技名著

【补充知识】

一、明朝科技巨著有什么共同点?

(一)都是传统科技领域上的总结性著作;

(二)都注重实用性;

(三)都凝聚着作者的辛劳和智慧;

(四)但没能产生近代科学,我国科技发展面临停滞危机。

二、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等人的精神

博采众长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

实地考察的科学作风,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

第二节明长城和北京城

一、明长城

(一)修建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的南扰;

(二)东西起止: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三)构成: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扎军队,开展屯田,修建相连的道路;

(四)地位:

①军事防御体系(功能);

②民族交往的纽带;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北京城

(一)营建:在元大都基础上,明朝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清军入关后,对北京城进行持续改建;

(二)构成: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1925年改名)。

(三)特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的中轴线纵贯,从宫城到外城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了布局均衡、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第三节明清的思想家

第四节小说和戏曲

一、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

二、小说:四大名著

三、昆曲(“百戏之祖”)

(一)明万历末年,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汤显祖《牡丹亭》;

(二)清朝前期: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历史剧,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南洪北孔”)

三、京剧(被誉为“国剧”)

(一)发展: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徽班进京;之后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西皮、二黄,两种不同的戏曲腔调),后来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二)代表剧目:霸王别姬、长坂坡、群英会、空城计、定军山、打渔杀家、贵妃醉酒等;

(三)京剧四大家(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京剧流传广的原因:

①皇室的扶持;

②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③表演艺术家们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

【补充知识】

一、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一)王实甫(元):《西厢记》——(描写了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元杂剧”

(二)汤显祖(明):《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三)洪昇(清):《长生殿》——(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四)孔尚任(清):《桃花扇》——(描写了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二、中国的“四大国粹”:京剧、武术、书法、中医。

三、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