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无论从何种角度,都找不到哥舒翰输掉灵宝之战的理由

公元756年初,席卷整个河北和中原的叛军似乎掌握了天下局势,早于755年,叛军便已经攻破洛阳在内的大唐核心统治区域,安禄

公元756年初,席卷整个河北和中原的叛军似乎掌握了天下局势,早于755年,叛军便已经攻破洛阳在内的大唐核心统治区域,安禄山更是在洛阳称帝。随着局势逐渐稳固,而攻破长安,一举灭掉大唐王朝,成为了叛军最大的诉求。叛军主力由安禄山之子安庆绪统领,试图向西突破潼关,同时,叛军将领崔乾祐率偏师驻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负责牵制唐军,为正面突破创造条件。

唐朝眼见局势已经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迅速组建了一支近二十万的大军,前往潼关驻防,这支大军中,有玄策军,有朔方军,是当时唐军能拿出的最精锐部队,由名将哥舒翰统帅。哥舒翰战略很简单,避战固守待援,以坚城潼关为依托,再加上优势兵力在握,只要防守住叛军前期的进攻,等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从河北回师增援,再与叛军决战。

灵宝之战

就这样,哥舒翰统军从755年末到次年六月,唐军坚守潼关半年,叛军始终无法突破,战局一度陷入僵持。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玄宗轻信谗言,便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要求哥舒翰 “主动出战,收复陕州”。哥舒翰多次上书力谏,指出 “叛军诱我出战,若出关必中埋伏”。唐玄宗连续派遣宦官催促出战,甚至以 “抗旨” 相威胁,哥舒翰被迫带领20万大军出战,与崔乾祐的3万疲兵决战。

在冷兵器时代,20万大军对战3万大军,怎么也找不到输的理由,结果哥舒翰就来了一波迷之操作。唐军其实排兵布阵就有很大问题,哥舒翰以王思礼等率精兵5万在前,庞忠等率10万大军继后,另派3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毕竟崔乾祐只有三万大军,哥舒翰却倾全部兵力出击,并不留下军队驻防充当预备役以应变。

灵宝惨败

而且,出击之后,最前面的5万精兵被崔乾祐以最简单的诱敌深入之计骗到了峡谷之中,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了一条进路,但被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然后哥舒翰慌了,下令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然而面前并没有多少叛军。

崔乾祐率领骑兵绕到了哥舒翰大军后方,堵住了唐军退路,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北岸大军见此惨状,直接溃散。唐军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随后崔乾佑轻而易举攻占潼关,哥舒翰被部将挟持至洛阳,投降了安禄山。

这一败,直接导致了唐朝暂时无兵可用,关中地区陷入空虚,随后安庆绪派出大军直取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成都,随后马嵬坡兵变,太子李亨北上自立,大唐王朝分崩离析,陷入了安史之乱以来的谷底。

唐军全军覆灭

哥舒翰作为唐朝中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其一生战功赫赫,在青海曾打得巅峰吐蕃抬不起头来,却在灵宝之战中遭遇惨败,这一结果令人费解,其在实际指挥中的应变水平也并不像是沙场宿将,更像是有意葬送唐朝最后的精锐。从军事、政治、个人因素等多个角度分析,哥舒翰本不该输掉这场战役,但历史的复杂性往往超出简单逻辑的推演。

从军事部署来看,哥舒翰的战术安排并无明显漏洞。他率领的二十万大军驻扎在潼关,占据地利优势。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哥舒翰在此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叛军首领安禄山虽然来势汹汹,但其军队长途跋涉,后勤补给困难,士气并不高昂。哥舒翰若能坚守不出,叛军很难突破这道防线。当时的战略态势对唐军极为有利,只要稳守潼关,就能以逸待劳,消耗叛军的有生力量。从纯粹的军事角度看,哥舒翰完全具备取胜的条件。

从军队素质来看,哥舒翰麾下的将士虽然良莠不齐,但是精锐部队仍多为久经沙场的老兵。这些士兵跟随哥舒翰多年,经历过多次战役的洗礼,战斗经验丰富。相比之下,安禄山的叛军虽然凶猛,但是数量占据绝对劣势。唐军在武器装备、人数等方面都占据优势。哥舒翰本人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统帅,善于用兵,深得将士爱戴。在正常情况下,这样一支军队不应该轻易被击败。

从后勤保障来看,唐军背靠关中平原,粮草供应充足。潼关作为重要军事据点,储备了大量军需物资。而叛军则需要从遥远的河北地区运输补给,战线拉得过长,后勤压力巨大。战争史上,后勤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哥舒翰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持久战拖垮叛军。当时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这一点,建议采取守势,等待叛军自溃。

哥舒翰

然而,历史的走向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唐玄宗后期的昏聩决策成为这场战役的转折点。在杨国忠等人的蛊惑下,玄宗连续派遣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这种外行指导内行的做法严重干扰了前线指挥。哥舒翰明知出关作战风险极大,但迫于皇命难违,只得放弃固守的战略,率军出击。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惨败。政治干预军事,是历代兵家大忌,唐玄宗此举可谓自毁长城。

但是,从固守到出战,在绝对优势之下,并不能作为哥舒翰战败的理由。从战场环境来看,灵宝一带地形复杂,不利于大兵团展开。哥舒翰的军队在狭窄的山谷中行进,首尾难以相顾。叛军则利用地形设伏,采取火攻等战术,使唐军陷入混乱。这种地形本应被熟悉当地情况的哥舒翰所重视,但迫于出战的压力,他未能充分发挥地形优势。如果按照原定计划坚守潼关,这样的被动局面完全可以避免。

从情报工作来看,唐军对叛军的动向掌握不够准确。安禄山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制造假情报迷惑唐军。哥舒翰在情报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出击,犯了兵家大忌。古代战争中,情报的准确性往往直接影响战役的胜负。若唐军情报系统运转有效,哥舒翰当能识破叛军的计谋,做出更为稳妥的决策。

潼关被破

从士气因素来看,唐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长期的和平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许多士兵缺乏实战经验。加之朝廷内部的党争影响,军队的凝聚力受到削弱。当遭遇叛军的猛烈攻击时,部分部队很快陷入混乱。相比之下,叛军为了生存而战,士气更为高涨。这种无形的心理因素在关键时刻往往能左右战局。

从历史背景来看,安史之乱爆发时,唐朝已经积累了诸多社会矛盾。均田制瓦解,府兵制败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是个别将领能够解决的。哥舒翰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面对这样一个系统性危机,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他的失败某种程度上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缩影。

从个人因素分析,哥舒翰当时已年过六旬,健康状况不佳。长期的军旅生涯消耗了他的精力,在关键时刻可能影响了他的判断力。据史料记载,他在指挥作战时已经患病,这无疑削弱了他的临阵指挥能力。如果是在其身体状况良好的壮年时期,或许能够更好地应对战场上的突发情况。

潼关天险

从对手的角度看,崔乾祐绝非等闲之辈。他深谙兵法,善于用间,对唐军的弱点了如指掌。他精心策划的伏击战术正好打在唐军的软肋上。在冷兵器时代,一位杰出将领的谋略往往能弥补兵力上的不足。安禄山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的军事才能,确实出乎许多人的预料。

综合各方面因素,哥舒翰在灵宝之战中的失败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某种必然。这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失利,更是唐朝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问题的集中爆发。一位优秀的将领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迫执行错误的命令,最终导致了这场本可避免的惨败。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即使从任何单一角度都找不到失败的理由,但当所有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时,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昏聩的唐玄宗

这场战役的教训极为深刻:军事行动必须尊重专业判断,政治干预往往适得其反;再完美的计划也需要考虑执行中的变数;个人的才能终究难以扭转时代的趋势。哥舒翰的悲剧在于,他具备取胜的所有条件,却因为种种无法控制的因素而功败垂成。这也提醒后人,在评价历史事件时,不能简单地进行非黑即白的判断,而应该理解其中复杂的因果关系和时代背景。

评论列表

天涯漫步
天涯漫步 19
2025-09-25 22:01
主要原因关中缺粮,江南的粮食在洛阳中转,安史叛军占了洛阳已经断了运河输往关中的粮道。潼关唐军只能速战,不能久守。另外唐军的陇西精锐已经被哥舒翰在石堡城一战中打光了,哥舒翰自己的锅只能自己背。
猛兽大哥
猛兽大哥 12
2025-09-26 19:50
皇帝以天下为己物猜忌太子猜忌文臣武将用外国人当节度使,太子培育自己势力外控河朔,到乱时搅成一锅粥,都为了自己势力没人想着国家,上面如此下面更乱,最后安史之乱吐蕃入侵
叼大全
叼大全 10
2025-09-14 19:13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三郎要坑俺,俺也木有招
叶枔衣
叶枔衣 8
2025-09-13 23:01
前期高仙芝和封常清也是主张固守潼关,被唐明皇阵前斩首,主将换成哥舒翰,他的战术和那两位一样纯,唐明皇不听,哥舒翰知道出关必败,不出战也是死,也不讲什么战法了,纯粹就是摆烂,皇上让我打我就打
胡子vape
胡子vape 7
2025-09-26 12:54
完全胡说八道.说是20万大军.可都是临时拼凑的勤王部队.指挥混乱久疏战阵.在安史叛军面前不堪一击. 能打的前线部队玄宗杀高仙芝的时候军心就散了.哥舒翰是名将.可受命时已中风.被抬着上战场的.根本没法指挥战斗.就算能指挥一伙杂牌军执行力也不够看.所以力主守关.出战送人头是被逼的.守也不好弄.关中那点地几百万军民养不起.原来是河南运过来.🉑️现在河南被叛军占了.死守把自己饿死了.说到底完全是玄宗晚年昏聩所致.
鱼满舱
鱼满舱 7
2025-09-27 19:25
小编和杨国忠及所有逼哥舒翰出战的人一样,都认为唐军实力强大,战则必胜。可真实情况只有亲自统兵的哥舒翰才明白。[大笑][大笑][大笑]

随风招摇 回复 10-06 05:42
封常清在前面打了一场后就知道刚不过,退回来劝高仙芝早点退回潼关,高仙芝也觉得打不过,赶紧撤退,就这都被崔乾佑前锋追上差点全军覆没。这俩人被斩了后哥舒翰上来一看,也是说打不过,连着三个久经战阵而且也算威名赫赫的将领对比过之后都说打不过,我不知道小编说的能赢的底气在哪。就连远在山西抄后路的李光弼郭子仪都知道这边的兵不行,刚不过,都是在建议这边守好就行。就你比他们还清楚守潼关那帮军队的战斗力吗

用户10xxx15
用户10xxx15 5
2025-09-25 07:52
[得瑟]资治通鉴原话是哥舒翰带兵无方,唐军士气低落这事我还和个自称初中历史老师辩过。现在的打工人也就会个甩锅领导,唐军八年都输多少次了,每次都是领导不如你?
马虎大将军
马虎大将军 3
2025-09-26 10:53
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小哥
小哥 3
2025-10-06 00:57
哥舒翰已经脑梗了,不想去潼关,实在是无人可用,估计思维也受到影响了,而且二十万大军东拼西凑,不好指挥,守城估计没问题,野战估计就不行了
用户14xxx91
用户14xxx91 3
2025-09-13 09:45
唯一的理由,就是哥舒翰菜呗,真没必要甩锅给别人。哥舒翰不出关,其它唐军就能直捣黄龙,打败安禄山?做梦呢,事实就是其它唐军看到安禄山回援就都跑了。
好挖机便宜实地考察
好挖机便宜实地考察 2
2025-09-26 11:47
三万精锐野战军,对阵一群武警民兵和壮丁,怎么打
星浪
星浪 2
2025-09-27 12:18
都说了是现招的长安无赖子加部分外地援兵,兵不行只能守关,能不能出去打高仙芝、哥舒翰还看不出来吗?只有李老三瞎祸祸
云动
云动 1
2025-09-17 12:38
哥舒翰只有三条路!要么带着刚刚吉列还不属性的部队出关赌一下生死!要么坐在潼关等着高仙芝封常青一样的命运!要么就直接反了[笑着哭]!你怎么选[汗]
云动
云动
2025-09-17 12:39
哥舒翰只有三条路!要么带着刚刚集结还不熟悉的队伍出关赌一下生死!要么坐在潼关等着高仙芝封常青一样的命运!要么就直接反了[笑着哭]!你怎么选[汗]
zyr17
zyr17
2025-09-29 08:39
陇右的羌胡军,他们很纳闷,对面安禄山的军队是因为军饷低造反,我们的军饷更低,为什么我们不造反呀?什么,对面打过来了,快跑,回家去😂唐朝的军队,规模大待遇低,尤其是各地的边军,靠军队统帅自己想办法养活,主要是靠战争缴获(战后劫掠敌方百姓),安禄山造反,哥舒翰的手下其实也想造反。造反了就可以劫掠富裕的关中地区。
圣魔
圣魔
2025-10-04 08:47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