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源自Clyde跟我的交流,他讲的很完整,我决定用第一人称来展现他的想法。
“我练习阿汤9年了,只是其中一年中断了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阿汤的理解在不断变化。
我发现人就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特别是练习阿汤的过程中,一次次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如今再回头看,其实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只是当下的心境不一样了。
刚开始接触时,我觉得体式好像很重要,后来我会觉得瑜伽八支很重要。毕竟,我们需要传承一些传统的东西。
当我练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些都不重要,反倒是感受自己练习的状态更为重要。
我曾经羡慕那些身体条件很好的人。此前,我遇到一个人,他第一次练阿汤,就练得非常好,老师只给了他几个动作,然后就是做桥式加结束体式。
那个男生想试下轮式,老师表示他可能推不起来,但允许他去尝试。那个男生不是跳舞的,对于身体也没有觉知,但一下子就推起了轮式,还顺势站起来了。他说,“不行,我腰疼。”所有人都震惊了。那时,我就会羡慕这样的人。
我的身体相对会僵硬一些,很多体式都是经过练习才能做到,我觉得这反而是一种瑜伽的表现。当我重新规律练习阿汤后,我很喜欢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体式,比如kapotasana。
周围的人看我抓不到kapo,会安慰我,说没事儿,恢复一段时间就抓到了。其实,我很想说,我好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我要重新跟身体,跟这个体式建立连接,这是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很快乐。
谈到快乐,我觉得快得到时才是最快乐的,比如我存钱想买一个包,存钱的过程很快乐,但是当我得到一个东西时,反而会害怕,害怕我会失去,害怕我要重走那段路。
这让我想起我在教室练习阿汤,做助教的那段日子,练习的过程有点艰苦,比如早上4:00走上垫子练习。
那个时候,我对自己有要求,我要死磕那些动作,因为我是助教,我需要先练好,才有机会去教别人,这就是我当时给自己设置的条条框框。
我很感谢那个时候的自己,但若是让我重新来过,我也许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现在的我更在意真实的状态,我会跟学生一起练习,无论我的体式好不好看,我能否做到一些体式,练习中的我是最真实的,这就够了,我会让自己远离那些条条框框。
我认识一位在日本教课的老师,他经常会晚上去酒吧喝酒,第二天早上6:00起床,然后教mysore,下课后,他再完成自己的练习,他教得非常好,而且收费很便宜。
他租了一个空间,可以摆放十二三张垫子。等他的自我练习结束后,他再把空间恢复原样。11:00,空间就按照自己的状态正常营业。
最初得知他的经历后,我觉得很神奇,因为他晚上是个泡吧的人,早上又是瑜伽老师,教得还特别好,整体看起来不太和谐。
换个角度看,只要老师的人品和道德没问题,确保自己的底色是正的,在教课之余,他是何种状态,那是他们的选择。也许是我们主观上给阿汤老师设置了太多的条条框框。”
仔细回味Clyde的分享,我感觉他要表达的是,通过练习阿汤,他似乎在不断打破很多条条框框,而那些条条框框其实是一种认知上的改变。
简言之,练阿汤有可能会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人的认知,这种效果很神奇,要知道改变认知是一件多难的事情!
(Clyde是规律的阿汤练习者,也是瑜伽老师,目前在成都Mosey慢耍瑜伽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