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耳君前几天去朋友家串门,刚进门就被那崭新的电梯和亮堂的楼道惊了一下。朋友笑着说:“这可是我们水仙园的新面貌,住了二十多年,头一回觉得老楼有‘新房味’。”这几年,北京不少老旧小区在改造,通州水仙园就是个典型。建于1999年的小区,今年10月刚通过竣工验收,投入1.35亿元,焕新的是楼体,也温暖了人心。
水仙园小区总建筑面积11.08万平方米,涉及1128户居民。这次改造由市区财政出资70%、社会资本30%,涵盖24栋楼本体修缮、12部电梯加装、雨污分流更新等23项工程。在右耳远闻看来,这笔钱花得挺“细”:外墙保温层更新后,冬天屋里能升温3到5℃,老人们再不用裹着厚毛衣看电视了。
这次改造有个新亮点——“省心装”。中建二局作为总承包方,从公共区域改造到室内装修都能一站式搞定。比如居民司阿姨家的厨房翻新花了3.2万元,比市场价低约20%,“上下水管一起换,省得二次破坏”。对70岁以上的282户老人,小区还免费加装了浴室扶手、紧急呼叫铃等设施。在右耳君看来,这种改造不是只修房子,而是修“生活的舒适度”。
施工中用了三项新技术:
BIM建模:提前规划管线,少挖路、少返工,节约工期45天;
模块化装修:卫生间预制构件直接安装,3天就能完工;
智慧监管:38个摄像头全程监控,居民还能用小程序实时看进度。第三方检测显示,外墙保温性能比国家标准还高30%,节能又保暖。
居民参与,让改造更顺畅整个工程一共开了16次“红色议事厅”协商会,护栏拆除、停车位规划这些敏感话题都拿到会上讨论。上下水改造的同意率也从75%提升到100%。改造后,小区引入专业物业,物业费的20%专门用于设施维护,预计每年能节省财政支出80万元。这意味着改造不是“一次性修修就完”,而是进入了“可持续保养”的新阶段。
从焕新到宜居,通州人的小确幸现在的小区不光变干净,还多了点温度:闲置锅炉房改成了养老驿站,能吃饭、康复、聊天。电梯里常能听到老人说:“这小区啊,越住越舒服。”在右耳君看来,1.35亿元花得值,不是因为数字大,而是因为每一分钱都能看见、摸得着。
你家小区最近有没有在改造?有哪些让生活变方便的小变化?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右耳君挺想听听大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