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元陆35HF井创12项纪录,成四川盆地钻井新标杆!

2025年9月5日,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一分公司70277钻井队承钻的元陆35HF井三开顺利钻至井深4788米

2025年9月5日,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一分公司70277钻井队承钻的元陆35HF井三开顺利钻至井深4788米,一举刷新四川盆地川北低缓构造区块12项钻井纪录。

该井作为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部署在川北的一口重点预探井,其设计井深5960米,旨在探明该区域油气储藏情况。此次三开作业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成为川北地区钻井提速提效的新样板。

四川盆地川北低缓构造区块钻井施工迎来新标杆,一系列技术创新与管理革新正推动中国深地工程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迈进。

01 技术创新:突破复杂地层钻井瓶颈

元陆35HF井三开井段(3786米至4788米)钻遇地层极其复杂,包含凉高山组、自流井组以及须家河组等多套地层。

施工面临着井漏、气侵、大井眼尺寸造斜难度大、井眼清洁困难等多重挑战。

针对直井段施工,井队优选预弯曲钻具组合,成功将井斜严格控制在1度以内,为后续施工奠定了稳定基础。

面对珍珠冲砾石层这一“硬骨头”,技术创新团队引入“涡轮+孕镶金刚石钻头”钻井工艺,单趟钻成功穿透该复杂层段,较邻井同类施工节约钻井周期12天,机械钻速提升18%。

造斜段采用“PDC+1.5度螺杆+LWD仪器”的组合方案,优化滑动与复合钻井比例,增强钻井液润滑性能,确保造斜段严格遵循设计轨迹推进,实现了轨迹零偏差。

02 安全管理:筑牢深井作业防护墙

安全管理是元陆35HF井成功施工的重要保障。井队建立了严格的钻井工具监测机制,对入井钻头、螺杆、内防喷工具、钻具等设备实时跟踪使用情况,并按时开展探伤作业。

整个三开钻进过程未出现任何螺杆、钻头、钻具相关故障,为井下安全筑牢了防线。

同时,团队持续优化泥浆性能并加强日常维护,有效保障了井眼稳定性;坚持关键节点干部值班带班制度,对重点施工环节逐项落实保障措施,杜绝安全风险隐患。

该井在二开作业中还成功将总重380吨的超长套管柱一次性下至3781.67米井深,刷新区域施工纪录。

此次作业不仅节约7天工期,更证明了超重套管一趟式下放在复杂井的可行性,为国内深井、超深井施工提供了成功经验。

03 团队协作:一体化协同创造纪录

元陆35HF井的成功得益于“地质-工程-生产”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与勘探分公司成立甲乙联合攻关团队,及时解决现场问题,并派驻钻井工程专家驻井指导,确保生产高效推进。

党建引领为施工注入强劲动力。队党支部组建党员攻坚组攻克技术难题,推行党员带班跟班制,重点落实“四个每”目标:当班任务细化到每人、作业风险管控到每岗、技术措施执行到每点、目标完成到每项。

同步开展的党员“三带头”活动(带头查设备隐患、带头学安全知识、带头治安全隐患),确保任务按时完成、措施执行到位、隐患消除在萌芽,全方位保障了作业顺利完成。

该公司通过“技术+管理”双轮驱动,在川渝复杂地层中持续擦亮“西南深拓”技术品牌,实现工程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元陆35HF井连续创下区块钻井纪录,展示了中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技术的最新成果。三开作业刷新12项纪录,此前二开作业也已刷新9项纪录,这些成就为川北地区后续钻井提速及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走向更深、更复杂的地层,元陆35HF井的成功经验将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钻井作业提供可复制的工程范例,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深地工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类似技术的推广应用,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川渝“气大庆”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