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刚过,山东潍坊19岁大学生孟成突然成了全网热议的“玉米侠”。这个青岛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用8天假期掰了7天半玉米,剩下半天赶回学校上课。视频里他满身泥巴、裤脚沾满泥点,边掰玉米边笑着说“我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这句话像根针,扎进了无数网友的心窝。
孟成家有5亩玉米地,国庆期间连下大雨,收割机进不了田。父母在镇上摆摊卖水果,正是生意旺季,他便独自扛起秋收重任。每天清晨钻进玉米地,一干就是10个小时,最晚忙到深夜11点半。玉米叶划破手臂,腰酸得直不起来,他就坐在田埂上捶两下。有天雨下得急,他怕玉米发霉,硬是连夜剥完两亩地的玉米皮,手指磨得通红。同学陈浩宇赶来帮忙时,看到他蹲在泥地里啃冷馒头,忍不住红了眼眶:“我们这儿的孩子,打小就懂‘父母弯腰,孩子不能闲着’的理儿。”
视频走红后,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翻出自己小时候帮家里割麦子的照片,有人回忆起父母凌晨四点挑水浇地的背影,更多人被孟成那句“我的根在土地里”戳中泪点。可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是不是要直播带货?”“摆拍博眼球吧?”面对这些,孟成挠挠头笑了:“拍视频就是记录生活,我爸妈还天天发语音让我低调点呢。”他掏出手机,聊天记录里父亲凌晨5点发来的语音带着浓重的乡音:“娃啊,咱做事得对得起良心,别整那些虚的。”
这份朴实,恰恰是网友最买账的。比起精心设计的“人设”,孟成身上那股“我就是个农村娃”的坦荡更打动人。他没把“助农”挂在嘴边,却用行动诠释着最实在的担当:姐姐读研需要钱,父母摆摊供两个孩子读书,他便用假期时间换父母少流点汗;他没想着靠流量变现,反而计划用计算机专业帮乡亲们搞智能灌溉系统,“让爸妈和更多农民能少弯几次腰”。
有人说孟成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可他觉得自己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我爸妈50多岁了还在地里刨食,我多干点不是应该的吗?”这话听得人心里发酸——在这个“躺平”“摆烂”被反复讨论的时代,一个19岁的男孩用最原始的方式守护着家人,用最笨拙的坚持证明着:孝顺不是朋友圈的文案,而是泥地里沾满泥土的双手;担当不是喊口号,而是把“父母不易”四个字刻进骨子里的自觉。
如今孟成背包里还装着几穗从老家带来的玉米,那是他对土地的牵挂,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他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谁不曾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谁不曾在某个瞬间,想为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撑把伞?或许我们无法像孟成那样扛起5亩玉米地,但至少可以今晚给父母打个电话,说声“你们辛苦了”——毕竟,爱与担当,从来都不分大小。
你被孟成的故事打动了吗?或者你也有过类似的“为家人弯腰”的瞬间?评论区聊聊吧,那些藏在生活缝隙里的温暖,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案例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