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南宫读书会】《性格的力量》幸福与性格之间的联系

第287期Hi~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南宫读书会,上期我们聊到性格的协同作用表现形式,这期我们来看看性格更内在的关系。第

第287期

Hi~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南宫读书会,上期我们聊到性格的协同作用表现形式,这期我们来看看性格更内在的关系。

第一部分:幸福

人们普遍赞同,都希望获得快乐,这是明智且合理的。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应该快乐,不仅仅因为快乐本身是一种理想的思想状态,同时还因为快乐可以蔓延,可以让与我们接触的人受到感染,变得更加快乐。

有些人在性格、脾气、周围环境这些方面都比较幸运,他们似乎一辈子始终保持着非常快乐的状态,而也许他们的性格非常简单,道德水平也不高。

通过品格高尚所获得快乐可能没有品格不那么高尚的人那样强烈和纯粹,但它却更加牢固坚韧。一次难免的不幸,死神的来临,威胁健康的疾病,失去权利和财富可能会完全摧毁本质简单地快乐,但品格健全的人懂得调整自己,适应形势,懂得如何在灾难中寻找希望。

完善高尚的品格是我们所有人努力的目标,与快乐相比,它还有很多优点。如果我们不把快乐作为生活的核心目标,快乐会来得更容易一些。

谈到快乐的本质和条件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一种错误,就是将快乐等同于一系列愉快感受的总称。我们在经历一场聚会的时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瞬间的高兴,但这种感觉消失后我们不会有什么快乐的感觉。不过快乐和高兴并不是毫不相关的,快乐可以加强各种高兴的感受,而每一次愉快高兴都能够丰富我们的快乐。痛苦会削减快乐,快乐也会减轻痛苦。长期忍受着某种痛苦的人不可能绝对的快乐,但如果他内心非常快乐,会让痛苦变得微不足道。

创造愉悦避免痛苦是一种智慧,并不是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获得快乐,而是因为有了快乐,通过创造愉悦可以让我们的快乐变得更加完整,让我们的影响力和行动变得更加有效。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健康充满活力是至关重要的,身体保持活力的同时情绪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快乐和不快乐的根源都是性格,在决定身体健康还是患病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从身体健康开始把生活变为一连串愉快的事并不能确保我们得到快乐。

理智地创造愉快之感可以充盈我们的快乐,有三种方法:

第一,当我们拥有一些愉快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学着充分意识到愉快的存在。对一个健康并快乐的人来说,在清晨醒来,与阳光问好就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第二,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与他人分享快乐就是加强快乐,与他人分享痛苦就是缓解痛苦。

第三,不要总是想着并且扩大那些人人难免遭遇的痛苦。有些人总是关注那些人类和事物上细微的不完美。

第二部分:内心

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在于多种内心驱动无法兼容所形成的斗争,快乐的重要条件是内心驱动的和谐合作。

性格结构和谐的人即使身处逆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也仍然可以享受某些快乐。性格内部的情感斗争激烈的人即使在最优越的条件下也很难感到快乐,也无法充分地享受健康和活力。

对于内心平和的人,与外界困难的抗争,在逆境中奋起的战斗都可以令人精神振奋,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但内心斗争通常非常痛苦,当这种争斗不明原因地持续,成为一种受到压抑的冲动时,尤为让人痛苦。

冲动会在我们内心毫无原因地发作,不知不觉成为我们行为的动力。情感会逐渐凸显,在我们对其存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在我们能够完全意识到的动机和下意识发作的动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对自己动机的意识都仅仅是一个清楚和模糊程度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精神生活并不能清楚地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意识的,另一部分是无意识或者说是潜意识的自我。

我们对自己少一些坦率,对自我的认知就会少一些,我们也就越容易跟随没有感觉到来的动机来行动,也越容易受到没有意识到、没有承认过的情感的支配。

对于爱的情感,或许悲伤是必然的,但不快乐并非如此。如果与爱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想要的一切,我们也没有理由责怪彼此的过去,如果我们的关系不存在阴影,那么爱的情感将会持续下去,尽管起初回忆是痛苦的,但爱的情感会一直给我们带来快乐。

快乐的重要前提是内心和谐,性格结构合理,避免内心思想斗争,使所有的情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对于品格尚未完全形成的人来说,他会受到天生的原始冲动以及不同情感所引发的动机的引导;对于品格有缺陷的人来说,他的品格受某些主导情感掌控,但他有可能因为自己目标的损毁以及继而引发的所有期待和希望的破灭而丧失快乐。

我们需要去寻找核心主导目标来引导品格的形成,这个核心主导目标必须不能受到任何生活机遇、财富转移以及命运变化的影响,不会变作好恶意义失去效力的东西。只要生活继续,它的目标就永远不会被摧毁,对它的希望只会引导行为走向高贵,而不是带我们走向持续的不快。

这样的目标只有一个,它也源自一种情感。那就是实现品格高尚的目标,而它的来源就是自我关注的情感。

在品格构建的过程中,道德情感与自我关注同样重要,如果道德情感存在缺陷或走入歧途,那么品格不论多么强硬,结构多么坚固,都必然会存在缺陷或走入歧途。

道德情感是在青年时代初期,在我们欣赏的个性的影响下构建起来的,在成年后通过思考,我们会对其进行一些修正和调整。通过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将道德品质的价值和它应处的价值位置调整得更近一些,以此来修正我们的理想目标。

第三部分:内在

我们对于个性及其质量的思考有所欠缺,通过我们谈论朋友和熟人时语言的贫乏、含糊和混乱就可以反映这一点。道德品质是抽象的,我们只有借助语言才能对它进行思考,才能清晰表达。对于每一种品质,我们在区分、欣赏或将之置于某一价值领域中时,需要给它们一个名称。

每一个文明人的语言都包含着大量这类名称,我们在使用这些词汇时,指代的总是那些我们能轻易观察到并描述的外在行为。然而至尊我们掌握了一定知识,了解了所观察到的行为动机,才能恰当地使用这些名称。

如果我们看到一群人在遇到危险时猛冲上去,我们会说他们体现了勇气。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人的内心状态,这个词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单薄和模糊的。

对于其中一个人来说,恐惧可能知识非常弱的内心驱动,另一个可能是胆小的人,由于守规矩的性格所激发的力量克服了他的恐惧,第三个人可能受到激情洋溢的爱国之情推动,第四个人内心想要得到朋友的赞许……

在提到某种品质时,我们就倾向于认为自己已经充分地解释并了解了某种行为,但在任何一个事例中,我们都只是在欺骗自己,只是在借助语言掩饰自己的无知,为不去进一步探究根本寻找开脱。

在人类身上,没有“残忍”这种天性,如果真的有“残忍的行为”,那么每一种都是只有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一些不那么简陋的方法,不必将之归位于“残忍”或者归为残忍的天性。有些动物天生就具备捕杀、残杀、吞食其他种群的天性,若要说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去猎杀弱小的动物为生,这种天性有些残忍,就有些荒谬且容易造成误导了。不论怎么解读,任何人或动物都不具备残忍的天性。

一个小孩可能将活着的动物撕成碎片,但他可能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小孩,仅仅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折磨一个脆弱的生灵。

少数情况下,有些人曲解教训的含义,将痛苦胡乱施加到他人身上。如果这种人不加以克制,继续放纵自己扭曲的冲动,他们完全可以被称为残忍。

用形容词恰当地描述行为比用在人身上要容易得多,可以恰当地把一种行为描述成残忍的、冲动的、不体贴的或善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形容词也可以合适地描述行动者的个性。只在我们了解行为的动机及其本质,以及观察到某些持续表现的特质以后,我们才能将该行为有关的品质归为人的个性。

我们用来形容个性的形容词很多都是用于思想品质的,而不是道德品质,比如说速度、理解范围、记忆力等。随着品格的发展以及锻造品格过程中对于意愿的不断运用,所有的这些天生要素即使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对于行为的影响也都受到了控制。

在所有情况下,天生个性因素的变化源自情感,反过来,情感也是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主要需要了解的就是品质,这样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读个性并理智地掌控个性。

好了,本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期我们说到了性格与幸福的关系,以及如何掌控好自己的个性。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个性是如何形成的,甚至连发泄情绪都是不自知的,他们下意识地将那些未经自己筛选的情绪发泄出来,从而强化了这样的倾向,于是乎便不自觉地伤害到周围的人。

这里是南宫读书会,我是南宫敏羚,关注我,和我一起开启阅读之旅,每天进步10%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