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花子健
10月11日,电厂获悉,千里科技近日在重庆正式宣布了新的品牌英文名称“AFARI”及全新品牌标识。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还披露了千里科技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关键规划——计划未来18个月内在全球10座城市规模化提供Robotaxi运营服务,单一城市部署超千辆 Robotaxi。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领域,千里科技也将有产品逐步落地应用。
千里科技的前身是因经营困难而破产重整的力帆科技。2022年,吉利控股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实现了对力帆科技的绝对控股。2024年7月,吉利控股将力帆科技19.91%的股份转让至印奇名下的公司,同年10月,印奇出任力帆科技董事长。今年2月,力帆股份更名为千里科技。
目前,千里科技的三大业务板块分别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出行Robotaxi。今年8月开始,吉利针对智能驾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在印奇的麾下,还有前华为车BU首席运营官,现任千里科技联席总裁、千里智驾董事长兼CEO王军和千里智驾联席CEO、吉利控股首席智驾科学家陈奇。
王军透露,经过整合后,千里科技加上从吉利、极氪融合而来的智驾团队已接近2000人,会逐步打造从L2+到L3级的解决方案,然后提供应用于Robotaxi的L4整体解决方案。
印奇在后续的采访中透露,千里科技未来6个月的工作重点是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大模型含量。他认为,未来最终的智驾系统,一定是以视觉感知为核心,加上更大的大模型为底层逻辑,在不同的场景下叠加特殊传感器去确保安全边界,但底层一定是一个“含模量”极高的大模型。
“市面上主流的智驾方案,总含模量可能不到50%。在国外,行业的标杆含模量能到80%-90%。我有信心在接下来6个月的时间里,千里的含模量达到80%-90%。”印奇说。
正因为如此,印奇认为千里科技拥有后发优势。他坚持的技术路线是——“以大模型为驱动的,纯视觉为核心”,这也是未来所有智能辅助驾驶的终极方案,
为了实现这一点,千里科技不会拘泥于传感器的形式和配置。印奇的做法是趋向复合传感器,不光是激光,包括4D毫米波雷达等;如果未来出现更多创新的传感器,只要它们能够在一些极端的案例情况下有助于降低成本,且可规模化,都可以在智能辅助驾驶中使用。
另外,千里科技从L2+到L4都将坚持同一个技术框架,以实现数据的复用,因为L3、L4的大规模去替代是基于L2+的数据实现的,这也能确保商业模式是可以跑通的。但千里科技在L2+和L4会有差异化的不同侧重,比如在L4,千里科技的侧重点可能是更高效的地图体系,但这不是L2+的侧重点。
印奇认为,另外一个确定的趋势就是车端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算力的提升,以及更多的多模态大模型在端侧的应用。千里科技还计划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等技术打造智能座舱Agent OS——印奇希望构建一个由大模型驱动的AI大脑,利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并最终通过超级智能助手实现跨终端、跨场景的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点,千里科技目前正在与吉利合作研发Robotaxi车型,计划未来18个月内在全球10座城市规模化提供Robotaxi运营服务,单一城市部署超千辆Robotaxi。
“出海”是千里科技的另外一大课题。王军认为,出海有利于提升千里科技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能够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我们不能仅仅在国内参与竞争,一定要出海。”
而奔驰将会成为千里科技出海的重要合作伙伴。9月25日,千里科技发布的公告显示,力帆控股、梅赛德斯-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华创股份和申万宏源签署《股份购买协议》,奔驰数字技术将以每股9.87元价格,收购约1.36亿股(占总股本的3.00%)千里科技股份,总购买价款达到13.39亿元。奔驰成为了千里科技的第五大股东。
不过,奔驰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Momenta的合作仍将持续,双方联合推出的辅助驾驶系统将搭载在即将上市的纯电CLA车型上。Momenta也是奔驰在国内投资的第一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在2017年,奔驰参与了Momenta的B轮融资。
对千里科技而言,另外一个迫切性的问题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出行Robotaxi三大业务还带来实际收入,但需要维持研发投入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千里科技的主要营收来源主要是力帆科技的业务部分。
千里科技在8月22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84亿元,同比增长40.04%,扣非净利润为负1.34 亿元,剔除政府补助后实际仍处于亏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