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心脏被掏出、人活活冻烂!《731》每一个镜头都让我愤怒发抖,却有人说翻旧账,叫我们怎能忘记?

很多人从电影院走出来,眼眶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这不是煽情,这是真实反应。这部电影真真实实的把一段血写的历史摊开给给你看

很多人从电影院走出来,眼眶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

这不是煽情,这是真实反应。

这部电影真真实实的把一段血写的历史摊开给给你看。

主角是个东北农民,叫王永章。

他被日军骗了。

对方嘴上说是“配合健康检查”,做完就放你回家。

结果这一进去,就再也没出来。

他成了所谓的“马路大”——翻译成汉语,是“可以随意切割的圆木”。

人,成了木头。

电影里有一个场景我至今想起都后背发凉:

日本人活生生剖出人的心脏,拿在手里,又笑又叫。

他们做细菌实验,做冻伤测试,等到人没气了,随手一扔,像不像丢垃圾?

这些不是编的。

这些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

电影还还原了当年那座“四方楼”——占地整整1.5万平方米,里头啥都有:细菌培养室、冻伤实验室、焚尸炉……

每一个房间都沾着血,每一块砖都见过人命。

导演没刻意拍得多血腥,但那种平静中的残酷,才最让人窒息。

他们哪里是木头?

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有老有小,有家要养,有人惦记。

可到了那里,他们什么都不是。

只是一块“料”。

电影放完,影院里安静得可怕。

没人站起来,没人说话。

很多人就坐在那儿,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有人说:“真希望这些演员能替那些受害者好好活下去,去看遍这世间繁华。”

也有人说:“我本来还指望最后有人能逃出去……结果一个都没有。”

是啊,谁能从地狱里逃出来?

这才是历史最真实的样子——残酷,冰冷,没得商量。

有人批评电影“太残忍了”“看不下去”。

我这么说吧:电影所拍的,还不及真实的十分之一。

你知道日本的冻伤药为什么效果那么好吗?

数据哪来的?

是他们把活人绑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室外,往手上泼冷水,结冰之后用小木棍敲,再拖回室内“观察”。连孩子都不放过。

为了测出人体内的含水量,他们直接把活人蒸干——最后得出78%这个数字。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命。

他们还做细菌实验,做完就活体解剖,看器官怎么病变。

在这些“研究者”眼里,人不是人,是数据,是材料,是耗材。

战后日本医疗高速发展,可他们从来不敢提,这些“成果”是怎么来的。

金成明,这位731罪证陈列馆的馆长,也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他说得明明白白:

“电影里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声音,都有史料支撑,都有据可查。”

不是电影太残忍,是历史本身,就血淋淋。

你要是觉得看不下去,我建议你真该去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遗址看看。

看看那些锈迹斑斑的刑具,看看焚尸炉里没烧干净的骨头,看看墙上那些受害者的名字。

那你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痛。

为了拍出这部电影,导演赵林山团队花了整整11年。

他们跑遍国内外档案馆、纪念馆,光是在731陈列馆就呆了三年,翻了两万三千多页档案。

还采访了三位幸存者——如今还在世的,已经没几个了。

最让人感慨的是,导演还跑去日本,找到731部队长石井四郎的墓。

结果被他的后人拦下来,对方居然说:

“挨打的人都忘了,你们打人的怎么还记着?”

你看,这话说出来,不像人话。

导演当时就火了。他说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又一次被侵略了”。

这片子上映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原定去年7月31日上映——日子是刻意选的,对应“731”。

结果呢,被一堆“举报”给逼停了。

有人说它“太血腥”,有人说“会引起恐慌”,还有所谓的博主大言不惭:“和平年代了,老翻旧账有啥意思?”

这话说出来,东北人第一个不答应。

多少网友直接怼回去:

“哈尔滨平房区地底下还埋着我们同胞的尸骨!你说忘了就忘了?”

更别提不少境外水军拼命刷低分、阻挠海外上映。

但也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日本国内也有明白人。

议员山添拓,在今年3月和4月的国会上,两次逼问政府为什么不承认731的罪行。

他直接揭老底:“政府说找不到资料?那是骗人的!”

他还自己搜集了一批档案,无偿送给了中国。

他说:“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应该道歉。”

还有一些日本网友在网上留言,说“想看看这部电影”“想了解真实的历史”。

你看,无论在哪儿,都有明白人,都有良心未泯的人。

历史不需要仇恨,但需要真相。

只要我们还记得,还有人讲,还有人不让它随风飘散——

那些逝去的人,就不算白死。

票房十亿,说明什么?

说明咱们中国人,没忘记。

这不是煽动情绪,不是搞对立。

是我们必须知道:自己从怎样的苦难中走来,又为什么必须走向自强不息。

这就是《731》为什么必须拍、必须看、必须被记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