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以为大数据局就是管修电脑、装系统的,这可把它看小了。以济宁市大数据局为例,它是市政府的核心工作部门,相当于城市的 “数字大脑中枢”,主要干三件关键大事:
第一,管数据 “家底”,打破 “信息孤岛”。咱们去政府办事,以前要在社保、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间来回跑,根源就是数据没打通。济宁市大数据局的核心职责就是统筹全市政务数据,比如把医保缴费记录、不动产信息、企业注册数据等整合到统一平台,让数据 “多跑路”、群众 “少跑腿”。连市政府领导决策需要的数据,都得由他们汇总提报。
第二,建数字平台,支撑智慧城市运转。市民常用的政务服务 APP、企业办业务的线上系统,背后都是大数据局在操盘。他们既要规划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还要保障数据安全,就连城市运行管理的数据库建设、监测预警也归他们管。可以说,咱们能享受到的数字化便利,多半是他们的功劳。
第三,推数字经济,帮传统产业 “换脑子”。济宁作为工业城市,很多老企业面临转型难题。大数据局就负责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工业深度融合,指导企业搞信息化建设,还牵头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让 “死数据” 变成 “活资产”。副局长还要直接抓数字经济招商引资,可见这项职责有多重要。
核心问题:李家亮从局长到县长,是提拔重用吗?
答案很明确:不仅是重用,还是含金量极高的重点培养。表面看,济宁市大数据局局长和汶上县县长都是正处级,属于 “平级调动”,但内里的权力、责任和发展前景差得老远:
1. 权力从 “一条线” 变 “一整片”,分量天差地别
大数据局局长管的是 “条条” 上的事,再重要也只是市级单一部门的工作,协调其他部门得看情面;而县长管的是 “块块”,汶上县几十万人口的衣食住行、经济发展、安全生产(比如李家亮刚上任就去督导煤矿安全)全归他管。从 “管一个领域” 到 “管一方水土”,这种权力边界的扩张,是实打实的重用。
2. 责任从 “专业型” 变 “全能型”,考验全面能力
大数据局局长是 “技术专家”,深耕数字领域就行;县长得是 “全能选手”,既要懂经济招商,又要解民生矛盾,还要抓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组织把李家亮这样的博士干部放到县长岗位,就是要锻炼他的综合治理能力 —— 毕竟能管好一个县,将来才能挑更重的担子。
3. 发展前景从 “部门赛道” 变 “主官赛道”,晋升跳板更硬
在体制内,“主官经历” 是晋升的关键门槛。很多地级市的副市长、市委常委,都有过县长任职经历;而部门局长若想往上走,往往得先去县区练 “块块经验”。李家亮从市直部门正职转任县域主官,等于踏上了更快速的晋升通道,这是组织重点培养的明确信号。
总结:“局座” 变 “县太爷”,藏着干部培养的大逻辑
济宁市大数据局是城市数字化的 “操盘手”,而局长转任县长,看似平级实则是重用 —— 这背后是 “条条干部” 向 “块块主官” 的关键转变。对李家亮而言,从统筹数字资源到掌舵县域发展,既是更大的权力,更是更重的责任;对组织而言,这是培养全能型治理人才的常规操作。
所以别再纠结 “级别一样算不算提拔”,看看李家亮上任就抓安全生产的节奏就懂了:当县长,管的是真民生,抓的是真落实,这分量可比部门里的 “技术活儿” 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