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成也汉中,败也汉中

汉中这块连接天府之国和关中平原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有秦岭横亘,南有巴山庇佑。东达襄邓,西控陇右。得天

汉中这块连接天府之国和关中平原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有秦岭横亘,南有巴山庇佑。东达襄邓,西控陇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帝王之业。在那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可谓成也汉中,败也汉中。刘备抓住了机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汉中王,达到了人生事业的巅峰;而曹操则是再次错过了,一统全国的大好时机。

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就提出了横跨荆益两州的伟大战略构想。而其中控制益州,北出汉中,就是要效仿当年高祖之风成就帝业。鲁肃也曾在《榻下策》之中,向孙权阐述了益州的重要性。赤壁之战后,周瑜更是大胆向孙权建言:请兵攻打益州,想要得蜀和汉中。后来因为周瑜病逝,而搁置。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 , 外有张鲁寇侵 , 瑜乃诣京见权:“”今有操新折视 , 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 , 乞与我奋威 (孙瑜 ) 俱进取蜀 , 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 , 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贼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三国志·周瑜传》

公元215年春,经过多年的厉兵秣马,曹操再次亲率大军攻打张鲁。正如诸葛亮所说;“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曹操从陈仓出散关直抵阳平关,没有费多大劲就把汉中收入囊中。此时对于曹操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刘备与孙权发生矛盾,正在荆州你争我夺。此时蜀地空虚,如果乘胜西进,很有可能可以一举歼灭刘备。

司马懿对曹操说道:“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 。” 刘哗也建议道:“一鼓作气消灭刘备,否则日后必定后患无穷”。然而此次的曹操并未听取他们的意见。此时的情况和当年夺得荆州之后颇为相似,形势也是一片大好,但是贸然激进的做法,导致兵败赤壁。曹操也许是想到了当年如果听取了贾诩的意见,情况可能会不一样吧。所以这次曹操没有选择激进的做法,而是就此作罢,于12月率军回朝,留下夏侯渊张郃守汉中。

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

曹操“得陇而不望蜀”,也使他失去了最后一统全国的机会。因为刘备则是采取截图不同的做法。当得知曹操夺得汉中之后,黄权向刘备说道:“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刘备立马意识到了不对,只得先于孙权请和,以湘水为界,共分荆州。在处理完荆州的事后,便于诸葛亮、法正等人商讨对策。最终,经过一番周密的部署,于217年,带领法正、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黄权等,开拔汉中。此番作战,蜀中精锐进出,可见刘备对于汉中的重视程度。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颌屯守,身邃北还; 此其非智力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颌才略,不胜国之将帅; 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 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 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最终在与曹军相持了两年之久,刘备抓住机会,于定军斩夏侯,曹军渐渐处于劣势,最终曹操选择退出汉中争夺。

刘备拿下汉中之后,迅速扩大了战果,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也一并收入囊中,将荆益两州连在了一起。217年8月,在众人的拥护之下,刘备称汉中王。刘备用了12年的时间实现了当年《隆中对》横跨荆益的战略构想。并且在汉中一战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虽然后面曹操也亲临战场,但是最终选择主动退出汉中。

从织席贩履之走卒,到雄踞荆益的汉中王,刘备用他那不懈的努力、小强一般的精神,真真正正从血海之中一路拼杀出来,走向了人生事业顶峰。而此时刘备已经59岁,已近耳顺之年。写到这里,不禁老泪纵横,感慨万千。

刘备确实是值得称道的一位英雄,在三顾茅庐,与孔明促膝长谈与草庐之时,刘备已经47岁,而那时的他屡战屡败,奋斗多年,竟无一容身之所,要是换成一般之人,想必早已颓靡不至。而他竟然选择与孙权联手正面硬刚,正值巅峰的曹操,没想到他竟然还赢了,还夺得了荆南四郡,此后步步为营,巩固荆州统治的同时,按照《隆中对》的计划,向西挺进,夺取益州。最终在59岁那年迎来人生巅峰。

其实曹操和刘备的人生境遇多少有点相似之处。

公元200年,曹操46岁,官渡大败袁绍;公元208年,曹操54岁,曹操会师南下,夺取荆州三郡,事业达到顶峰。这8年的时间,曹操逐步统一北方,亲率20万大军,进击东吴,有统一全国之势。

公元207年,刘备47岁,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开始了逆袭人生;公元219年,刘备59岁,夺得汉中,成为当之无愧的汉中王。为实现这一目标用了12年的时间。

曹操是先发制人,刘备则是后来者居上。215年,曹操率先夺得汉中,本有机会继续西进,可曹操却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而此时的刘备还在与孙权争斗荆州,后又挥师北上,与曹操硬刚。我觉得在215年-219年这几年间,曹操多少有些英雄迟暮,而暮气沉沉。而刘备在这几年则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锐意进取,最终实现了当初吹过的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