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媒体《泰晤士报》报道说,中国战机前段时间在南海,曾发起过一次模拟击沉英国海军护卫舰的行动。
事情发生在9月16号,当时,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正在通过相关海域,护卫舰“里士满号”正处在编队中。就在这时,中国的战机飞了过来。根据报道,中国战机对里士满号进行了一次“规则性击沉”。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模拟了真实攻击的所有步骤,飞行路线、姿态、拉升高度、攻击角度,全部照做。只是最后一步,导弹没有发射。
不仅如此,里士满号上搭载的梅林Mk2直升机,也被中国的直-10武装直升机紧紧跟踪。这相当于是“空对空”的模拟较量,完全不留情面。
其实这并不是单一事件。报道还透露,在南海期间,“威尔士亲王号”整个航母打击群,都被中国海军盯得很紧。一艘055型驱逐舰,两艘护卫舰,一艘情报收集船,外加海警船,几乎全程跟随。可以说,英国航母打击群的每一步行动,中国方面都看得一清二楚。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背后,显然有很强的政治和军事信号。
首先,这是对英国的一次警告。南海不是谁想来就能耀武扬威的地方,英国带着航母群跑到这片海域,本身就是挑衅。中国用模拟攻击的方式,既没有真正开火,但也让对方体会到了压力。换句话说,就是在告诉英国:如果真打,我们完全有能力让你们付出代价。
其次,这也是对外界的一种展示。中国战机和军舰通过高度专业的演练,展示了作战能力和战术熟练度。尤其是“规则性击沉”这种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我已经击沉你了”的模拟判定,它和真正的实战只差一步。这种操作,既是训练,也是威慑。
再有一点,英国这次出来高调喊话,背后还有美国的影子。“威尔士亲王号”是英国新一代航母的旗舰,但英国单独在亚太行动的意义有限。更多的时候,他们是配合美国,想在南海刷存在感。而中国的回应,就是直接用军事动作来打断这种表演。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英国航母第一次在南海遇到中国的“紧盯”。早在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来过南海,也同样被中国海军全程跟踪。只不过这一次,中国不仅派了军舰,还让战机亲自上阵,模拟攻击。这意味着,解放军的应对方式,正在不断升级。
从国际角度来看,英国其实是有点尴尬的。他们在亚太没有真正的战略利益,也没有充足的军力来维持存在。航母群跑这么远,耗资巨大,还冒风险。结果呢?非但没有显示“威慑力”,反而被中国当场“教学演练”。这让英国国内一些媒体也忍不住质疑:这样的行动,值吗?
我们可以做个比较。美国的航母群在南海活动,中国也会盯着,但很少会公开模拟攻击。对英国却这么做,说明中国对英国的态度更直接:你不具备真正的威慑力,所以我不必顾忌太多。甚至可以说,中国这是在“点名警告”:你要学美国玩航母存在感,但你没这个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