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收完稻子,秸秆要么堆在田埂占地方,要么偷偷烧了污染空气,现在企业直接上门拉走,不用自己费力处理,还环保,太省心了。”10月9日,率洲管理区农户陈菊香站在自家稻田边,看着秸秆收储运车将散落的稻秆装车清运,终于卸下了往年秋收后的“心头事”。眼下正值秋收关键期,阳新县18家秸秆收储运企业开足马力,深入全县各镇、区田间地头开展免费回收,让昔日的农业“废弃物”告别“焚烧或堆积”的旧命运,成为助力生态保护的“新资源”。
在率洲管理区明瑞良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明瑞良动用秸秆回收打捆机、装载机和运输车辆等12台,回收秸秆120余吨,以每吨450~500的价格销售给江西和咸宁、武昌等周边市县,货源供不应求。
在白沙镇艳伟家得利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石艳伟驾驶秸秆回收打捆机,顶着烈日在田间来回穿梭。她介绍说,该农场养殖肉牛220头,年消耗秸秆1500余吨。今年早早做了准备工作,要确保肉牛的饲料自给,然后再考虑销售一部分秸秆,以实现降本增效。
在陶港镇旭辉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倪爱霞出动了四台秸秆回收打捆机。她说,今年稻草的市场行情好,计划库存50万捆草,既可为养殖的200头肉牛供应饲料,也可将多余的卖个好价钱。
为让秸秆回收“跑得顺、覆盖广”,县农业农村局提前做好“统筹账”,一方面摸排全县18个镇(区)的秋收面积与秸秆产量,为18家企业划定专属回收区域,避免重复作业或遗漏;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将秸秆集中归集到指定点位,同时协助企业优化运输路线,确保“收得快、运得畅”。
“以前处理秸秆要自己找地方堆,现在划了集中点,企业按时来拉,我们秋收后清田都省了不少力。”枫林镇种粮大户柯享光流转了500亩稻田,往年处理秸秆要额外雇人,今年企业免费回收,光人工成本就省了近3000元。
据了解,今年秋收期间,阳新县18家秸秆收储运企业预计可回收水稻、油菜等各类秸秆12万吨以上。县生态能源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陈新宝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发展,探索秸秆还田、制沼气等更多资源化路径,让田间“废秆”持续释放生态效益,为乡村绿色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云上阳新 特约记者:张丕兴 通讯员:张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