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海拔1806米的山脊,348米落差的瀑布群在峡谷间轰鸣。今年"十一"黄金周,平顺天脊山景区创下日均接待1.8万人次的历史纪录。截至12月初,年度游客量首次突破150万人次,较三年前增长200%。这个藏在太行山深处的秘境,正以"地质奇观+生态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成为山西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国际视野下的地质宝藏:从"养在深闺"到"世界候选""天脊山的每一层岩壁,都是地球演化的活档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专家安德烈教授近期考察时表示。这里保存着华北最完整的碳酸盐岩峰丛地貌、34级梯级瀑布群和清晰的古地震遗迹,今年已正式入选"国际地质遗产候选地"。
在景区新落成的沉浸式体验馆,游客佩戴AR眼镜扫描岩壁,屏幕上立即浮现出寒武纪海洋生物游动的场景。"我们让46亿年的地球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景区智慧旅游中心主任张明展示着最新开发的"地质时光机"系统:手机扫码即可观看恐龙时代的植被变迁,触摸屏能立体展示地震断裂带形成过程。
山脚下芦芽镇"观云民宿"的老板赵志刚,刚刚收到第12面游客赠送的锦旗。"今年旺季天天满房,纯收入超30万元。"他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订单记录。这个曾经外出打工的农民,如今是持有"高级民宿管理师"证书的行业标兵。
天脊山的"溢出效应"持续扩大。周边乡镇发展出136家主题民宿、85个农产品合作社,开发"天脊山货"品牌系列产品,其中平顺花椒、太行蜂蜜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更可喜的是,景区与村民建立"保底分红+利润返还"机制,去年返还村民的旅游收益达1200万元。
站在新落成的星空观测台上,中国旅游研究院教授王晓阳指出:"天脊山的价值不仅在于地质遗产,更探索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之道。"据了解,景区正在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规划建设国际研学基地,开发地学旅游线路,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暮色渐浓,瀑布的水汽映出双彩虹。北京游客陈女士在朋友圈写道:"在这里,我触摸到了地球的脉搏。"天脊山的实践表明,深度挖掘自然资源价值,以科技创新推动体验升级,正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