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话,现在体制内的年轻人,不少都干得提不起劲儿。
每天按部就班,让填表格就填表格,让报材料就报材料,根本摸不清领导咋想的,更不知道自己啥时候能再往上走一步。
其实这事儿仔细琢磨就有门道。
领导要提拔一个人,早就在日常里埋下了"信号弹",就看你能不能看懂。
第一,领导开始把"决断权"交到你手里。
体制内讲究"谁分管谁拍板",以前你可能就是个"执行兵"。
布置任务要请示,办完事儿得汇报,连打印个文件都得问领导用不用红头。
但某段时间你会发现,领导突然爱找你商量事儿了。科室要报季度重点工作,他问"你觉得哪项最该优先?"。
更关键的是,有些本该他定的事儿,他反而说"按你的意思办,出了问题我担着"。
这就是信任啊!
体制内把"说话算数"的权力交给你,就是把你从"办事员"往"操盘手"培养。
第二,领导开始让你"当小队长"带团队。
以前你可能只负责自己那块业务,现在突然被安排"牵头组个临时小组",或者"带着小王一起把这项任务啃下来"。
别觉得是额外负担,这是领导在给你练"带队伍"的本事。
体制内提拔干部,不光看你能不能把活干漂亮,更看你能不能把人拢得住、把心拧成绳。
比如文明城市创建,领导让刚入职两年的小张带着三个新人对接社区,表面是干活,实则是看他能发动群众、解决问题。
第三,领导开始"打听你的私事儿"。
平时只谈工作的领导,最近突然问"最近加班多,家里孩子能照顾过来不?""上次看你脸色不好,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
别觉得领导很闲,这是真心实意的关心。
体制内提拔干部,组织考察不光看能力,还得看"状态稳不稳"。
你要是家里鸡飞狗跳、身体亮红灯,就算能力再强,上了岗也扛不住“急难险重”。
第四,领导开始带你"见世面"。
以前你就在自己科室转悠,现在突然被拉着列席党组会,听领导们讨论人事调整。
或者跟着去兄弟单位调研,别觉得这是"凑人数",这是领导在给你"搭平台"。
体制内的圈子就这么大,你见过谁、和谁说过话、参与过什么层级的事儿,这些都是"隐形履历"。
就像我前同事小李,去年被处长带着参加了次省里的业务会,回来没俩月就被提拔成副科长。
处长在会上提了一嘴"这小伙子对政策理解透",上级部门当场就记住了他。
那些被领导"特殊照顾"的人,要么是业务骨干能扛硬活,要么是为人实在能团结人,要么是做事靠谱能让人放心。
与其天天盯着晋升表焦虑,不如把每一次"被重视"都当机会。
毕竟,机会从来都留给"有准备的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