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民间故事:木匠救乞婆得 “活木尺”,贪商抢宝反赔光家底:这物件只认善心不认银

腊月初八那天,雪粒子跟碎盐似的砸下来,打在 “周记木作” 的旧木牌上,叮叮当当作响。老周裹紧了身上打了三层补丁的棉袄,蹲

腊月初八那天,雪粒子跟碎盐似的砸下来,打在 “周记木作” 的旧木牌上,叮叮当当作响。老周裹紧了身上打了三层补丁的棉袄,蹲在灶台前,看着砂锅里翻滚的稀粥直叹气 —— 粥里掺了多半的红薯干,还稀得能照见人影,这是他和卧病在床的老母亲今天的口粮。

“娘,您再忍忍,等雪停了,我就去镇上问问,有没有人要修桌椅的。” 老周端着粥碗走进里屋,老母亲躺在床上,咳嗽得胸口直颤,盖着的棉被还是十年前缝的,棉花都结了硬块。他把碗凑到母亲嘴边,小心地吹凉,“今天腊八,咱就算喝了‘腊八粥’了。”

母亲虚弱地笑了笑,刚要开口,门外突然传来 “扑通” 一声,紧接着是微弱的呻吟。老周心里一紧,披了件单褂就冲出去 —— 雪地里蜷着个老婆婆,灰扑扑的头发上结满了冰碴,破棉袄露出里面的棉絮,一条腿明显是瘸的,正抱着膝盖发抖。

“大娘!您没事吧?” 老周赶紧蹲下身,伸手一摸,老婆婆的手冻得跟冰块似的,嘴唇乌青。他没多想,把老婆婆往背上一扶,“快进屋,暖和暖和!”

屋里就一个煤炉,烧着最便宜的煤块,勉强有点温度。老周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裹在老婆婆身上,又把砂锅里剩下的粥都盛给她,连碗底的红薯干都刮得干干净净。老婆婆饿坏了,端着碗手抖个不停,粥洒了半衣襟也不在意,几口就喝光了。

“多谢…… 多谢小哥救命之恩。” 老婆婆缓过劲来,才说自己姓柳,本是去投奔远方亲戚,没想到路上摔断了腿,遇上大雪,差点冻毙街头。老周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又找了块干净的布条,给柳婆婆包扎瘸腿,夜里就把自己的铺盖搬到外屋的木板上,让柳婆婆睡在母亲旁边的炕上。

这一住就是五天。老周每天天不亮就出去,顶着雪挨家挨户问有没有木工活,哪怕是修个板凳腿,给点粮食也行。有次他给镇东的王婶修漏雨的屋顶,王婶给了他两个白面馒头,他揣在怀里捂热了,全给柳婆婆和母亲分着吃了,自己啃了半块冻硬的红薯。

第六天早上,柳婆婆的气色好了不少,能拄着老周找的木棍慢慢走了。她从怀里摸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把尺 —— 不是普通的木尺,尺身是深褐色的,刻着细密的纹路,摸上去温温的,不像木头,倒像块暖玉。

“小哥,我没什么能谢你的,这把‘活木尺’是家传的,你拿着。” 柳婆婆把尺子塞到老周手里,“你是木匠,它能帮你。要是缺什么急用品,对着尺子念叨三声,再把尺子放在空木盒里,隔天就有了。但记住,它认善心,心不诚的人拿了,没用。”

老周还想推辞,柳婆婆已经挑起破布包袱,瘸着腿往外走:“你娘的病,用它换点药吧。” 说完,身影就消失在雪地里了,老周追出去,只看见雪地上一串浅浅的脚印,很快被新雪盖了。

抱着活木尺,老周半信半疑。母亲的咳嗽又厉害了,镇上的药铺里,治咳嗽的甘草膏要二十文钱,他兜里只有三文。当晚,他找了个空木盒,把活木尺放进去,对着尺子轻声说:“求你给我娘弄点甘草膏吧。”

第二天一早,他掀开木盒,眼睛都直了 —— 里面真的放着一小罐甘草膏,还有一张纸条,写着 “温水送服”。他赶紧给母亲喂了药,母亲的咳嗽果然轻了不少。老周对着木盒拜了三拜:“多谢柳婆婆,多谢活木尺。”

从那以后,老周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他用活木尺换过木料,给邻居家的小虎做了辆小木车;换过棉线,帮隔壁王婶补好了破洞的棉袄;有次村里的水井冻住了,他对着尺子念叨要把铁钎,隔天木盒里就有了,全村人都靠那铁钎凿开了冰。

有人问他怎么突然什么都有了,老周只说:“运气好,遇上好心人帮衬。” 他从不用活木尺换钱,最多换点急需的东西,多余的木料还会送给村里的贫困户,让他们修修家里的破家具。

这事没多久就传到了镇上 “兴隆木行” 的张掌柜耳朵里。张掌柜是出了名的贪财,平时买木料压价,卖家具抬价,连自家伙计的月钱都能扣就扣,人送外号 “张抠门”。他见老周的木作铺生意越来越好,还总接济别人,心里犯了嘀咕:“一个穷木匠,哪来这么多能耐?”

这天,张掌柜假装路过,走进老周的铺子,眼睛跟扫雷似的转了一圈,最后落在老周手里的活木尺上 —— 那尺子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一看就不是凡物。“周老弟,你这尺子不错啊,在哪买的?”

老周心里咯噔一下,把尺子往身后藏了藏:“祖传的,不值钱。”

张掌柜笑了笑,没再多问,转身走了。夜里,他带了两个家丁,撬了老周铺的后窗,趁老周和母亲睡着,把活木尺偷了去。

第二天一早,老周发现尺子没了,急得直冒汗。他知道肯定是张掌柜干的,可没证据,只能叹着气往镇上走,想碰碰运气。

再说张掌柜,拿到活木尺后,连夜找了个木盒,对着尺子喊:“给我变一百两银子!” 他以为第二天一睁眼就能看见银子,结果掀开木盒,里面空空如也,只有尺子躺在那,一点反应都没有。

“难道是我念错了?” 张掌柜又试了一次,这次喊的是 “给我变一屋子木料”。隔天打开木盒,还是什么都没有,反而尺子的颜色暗了不少,跟普通的木头没两样。

张掌柜不死心,拿着尺子去做家具。他想做个紫檀木的衣柜,好卖给城里的大官,可拿着活木尺量木料的时候,尺子突然 “咔嗒” 一声断了半截,木料也跟着裂了缝。这下可好,不仅没做成衣柜,还赔了买紫檀木的钱。

更糟的是,之前在他这买家具的人家,都来找他算账 —— 有的说桌子腿断了,有的说椅子坐塌了,还有的说文柜里的衣服都被虫蛀了。张掌柜没办法,只能赔钱,没过多久,就把木行赔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最后只能把铺子卖了,躲到外地去了。

老周在镇上找了三天,没找到尺子,心里正难受,路过菜市场的时候,看见一个卖菜的阿婆推着车上坡,车轱辘陷进了雪窝里,阿婆急得直哭。老周赶紧上前,帮阿婆把车推了上去。

“多谢你啊,小哥。” 阿婆从篮子里拿出两个萝卜,塞给老周,“不值钱,你拿着吧。”

老周接过萝卜,刚要道谢,就看见阿婆的菜篮子底下,放着半截尺子 —— 正是他丢的活木尺!“阿婆,这尺子是你的吗?”

阿婆愣了愣:“不是啊,今早我在兴隆木行门口捡的,看着挺好看,就先拿着了。”

老周赶紧把尺子接过来,刚碰到尺子,尺子突然发出一阵微光,断了的半截竟然自己接上了,颜色也恢复了之前的温润。老周又惊又喜,对着尺子拜了拜:“谢谢你还肯回来。”

从那以后,老周更小心地用活木尺,只帮需要帮助的人,从不多求一点东西。他母亲的病渐渐好了,能坐在门口晒太阳,看着老周给孩子们做小木玩具,脸上满是笑容。

老周活到了九十八岁,去世那天,天上飘着小雪,跟他救柳婆婆那天一样。村里人说,看见一道金光从老周家里飞出去,活木尺也跟着不见了,准是仙人把尺子收走了,等着找下一个心善的人。

后来,村里的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都会说:“老周掌柜的活木尺,认的不是钱,是善心。你要是对人好,就算没有宝物,日子也能过得暖;你要是贪心,就算有宝物,最后也会一场空。”

这话,一代代传了下来,就跟老周铺门口那棵老槐树似的,扎根在村里人心里,也扎在听故事的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