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不是一直有个方针,要推出12万亿政府化债计划,
结果一年过去了,观察实际上的债务数字,会发现我们债务已经螺旋上升,越涨越快了...
先看近几年咱们的【国债+地方z府债务】路线图:
数据来源:wind
债务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84%,升到了143%!
而最近三年,债务的存量年增速分别为:
22:+9.9%,23:+12.8%,24:+13.6%
而相应这三年的名义GDP增速分别为:
22:+5.1%,23:+4.9%,24:+4.2%
理论上如果GDP名义增速低于债务增速,根据复利效应,债务/gdp的比重将会滚动加速,
比如早期债务占GDP比重是每年增加3-5%,现在是一年增长13%以上!
如果保持现状,接下来还会加速,五年到十年时间,就将冲到日本的债务/GDP230%+水平!
ps:郭树清说过,如果利息超过10%,那么就意味着高。
债务滚动过快,直接导致的结果,是ZF将更多资金用于偿付利息,而非投资获取GDP,
过去一直有一个衡量经济增长潜力的标准,也即每增加1元债务,可以带动多少GDP,
比如16年-17年,当时我国每增加10万亿债务,可以拉动8.1万亿GDP的增长,这时债务效率高达81%,
但23年-24年,每增加10万亿债务,却仅拉动约2.7万亿GDP的增长,相当于只有27%的债务效率,
为什么债务效率越来越低,一方面是债务本身就含有庞氏属性,在经济增速低于债务增速时,存量的债务只会越滚越大,挤占投资比例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债务主要由地方z府驱动,但上下游产业链里面的“贪腐因子”一旦扩大,也必然影响影响到实际拉动GDP的能力~
因此你会看到,如果一个政府长期财政赤字,越到后期,债务增长越快,GDP增长越慢,这就是所谓的债务螺旋。
...........
而“货币地位”也深刻影响到国家调节自身债务周期的能力,
比如美元是全球通行货币,美国一旦启动债务周期,美国率先将美元输送给全世界共同分担通胀,等于是全球收取铸币税,
而我们作为一个出口顺差国家,始终没法把出口货币输送到全球一起承受通胀,
这就导致一旦大面积放水投放到消费市场,将会造成比较恶性的通货膨胀,
这点上和日本高度相似,当年日本也是出口导向国,日元内循环体系,
于是在经济下行期,老中和日本政府都是通过投资基建,政府加债,来拉动GDP,而非直接对消费者放水。
1993–2000 年间日本推出多轮“公共投资刺激”:
·修高速路、桥梁、河堤、港口;
·很多地区已人口减少、经济萎缩;
·形成所谓“无用的桥与空的机场”。
但是债务拉动经济的效果越来越差,我们看日本债务的历年走向:
数据来源:wind
日本从1993年开始持续进入政府债务高增长(>7%),但名义GDP增长缓慢(低于2%)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
90年代初每投资2日元产出1日元GDP, 到2000年代每投资6日元才能产出1日元GDP。
直到后来日本把利率下降到0的水平,并且货币大规模贬值促进出口,使得名义GDP增速超过利率,才控制住债务规模的增长,
简而言之就是:
当年日本和现在的老中一样,也曾经历过大量公共投资支出,却无法有效拉动GDP的困境,
而目前我们的节奏和1993-2000的日本形态可以说是高度相似,
这个阶段就是我之前分析过的通缩期特点,日本楼市阴跌不止,而日本股市牛熊向下震荡的区间:
大家可以对一下看看当时和现在的情形是否相似:
房价阴跌;
A股震荡;
政府债务规模飙涨;
经济增速下行,失业率上升;
人口老龄化严重;
出口为主,贸易顺差;
中日都搞全产业链,被制裁;
………
那么债务螺旋上升的终局是什么呢?
一是随着债务上升,债务利息增加,经济增速下滑,利率被迫压到极低,导致通缩式萎靡,
比如22年,欧美加息,日元迫于债务压力不跟随加息,结果爆贬40%,随着货币贬值出口大增,才迎来复苏,
二是主动债务货币化,通过货币贬值结合地方破产重组来降低债务,类似美国路线,其实路线一最后也是债务货币化,只是这种方式更遏制经济增长。
三是兜不住,外债违约,内债恶性通胀,央行丧失独立性,z府信用破产,类似津巴布韦、委内瑞拉、阿根廷
老中产能足够过剩,暂时还看不到第三种情况出现的迹象,但第一种是目前已经发生的,处理不好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第二种是更好的方法,但需要壮士端碗的勇气,而且面临制度的冲突性~
大概就说这些,总的来说,参照日本做提前布局,有大量值得借鉴意义的案例,
但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不可一一照搬,毕竟中日有着ZZ体制本质上的不同,
如图,日本失去的二十年里,表现最好的是汽车零部件股票,表现最差的是金融股,
相同点在于,汽车零部件行业都依赖出口和产能扩张获益,这几年中国的汽车板块股票表现远优于沪深300,
不同点在于金融企业,日本有着更市场化的破产化机制,所以经济下行期,大量的保险公司、银行破产。
而我们的大型国有银行不仅没有因为经济下行而倒下,反倒因为垄断和输血,而成为了避险资产。
至于消费板块,日本经济增长停滞之后,没法通过出口获取更多财富,于是开始转向了内需和民生,最终消费医药的市值占比在不断提升。
但老中背景下的消费又会何去何从呢?由于篇幅有限后续有机会再分析,大家也可以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想了解更多宏观趋势、全球投资相关知识的,欢迎关驻我的公粽呺:思哲与创富,每日分享最新投资干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