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品读中国书画名家——韩长荣

画家韩长荣,1961年出生于上海,结业于上海中国画院高研班,清华大学山水高研班自幼师从钱镜塘,后受于车鹏飞先生,现为上海

画家韩长荣,1961年出生于上海,结业于上海中国画院高研班,清华大学山水高研班自幼师从钱镜塘,后受于车鹏飞先生,现为上海艺术学校老师,上海海上书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西融合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网艺会副主席,2008年入驻周庄画家村,任周庄画家村艺术委员会理事。

笔底烟霞,墨韵山河——评韩长荣老师书画艺术

韩长荣老师的书画作品,是一方承载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个人艺术才情的天地。在他的笔下,山水、草木、人物皆被赋予了灵动的气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幅作品都似在无声诉说,将观者引入那或清幽、或壮阔、或诗意盎然的艺术之境。中国山水画向来追求“咫尺山林,天涯意象”,韩长荣老师深悟此道。他的山水作品,在空间营造上极具匠心,以笔墨为舟楫,载观者于天地山川之间。

观其描绘山水之壮阔者,画面中群山如涛,奔涌起伏,云雾缭绕其间,似动似静。那厚重的山峦以浓淡相宜的墨色层层皴擦,既显岩石之肌理,又塑山体之巍峨。山顶数人立于其间,更衬出苍山之雄浑与天地之浩渺。此处笔墨,并非对自然的简单摹写,而是注入了画家对山河气魄的感悟与赞叹。那残阳如血的色调,为画面晕染出一抹悲壮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伟力,亦能从中体会到一种超越视觉的精神震撼,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与天地的大化之中,心生“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叹与敬畏。

而其表现山水之清幽者,如诸多圆形扇面山水,更是别有一番意趣。画面常以山水、草木、屋舍、人物构成一方小世界,却在这小世界里营造出“小中见大”的深远意境。树木枝干虬曲,以简练而富有弹性的线条勾勒,尽显生机;山石造型奇崛,用墨或浓或淡,层次分明,似有温润质感;水面波纹轻浅,以细笔描绘,静中有动。偶有一人泛舟湖上,或于屋中闲坐,或在桥头伫立,人物虽小,却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与人文温度,使这山水不再是冷漠的自然存在,而是充满了人的情感与意趣,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让人心生向往,渴望投身其中,享受那份清幽与静谧。这种对“可居可游”之境的营造,正是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精神的体现,韩长荣老师通过笔墨,将自己对理想生活与精神家园的追求,融入了这一方方山水之中。

笔墨是中国书画的核心语言,韩长荣老师的作品,于传统笔墨技法的根基之上,又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挥洒。在笔法运用上,他兼收并蓄。勾勒山石轮廓,有北宗山水的刚劲利落,线条如刀削斧劈,硬朗有力;描绘树木枝叶,又有南宗山水的灵动婉转,线条似行云流水,柔和自然。行笔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皆能根据物象与意境的需要自如变化。如描绘老树枝干,用笔老辣苍劲,枯笔的运用恰到好处,既显树木之沧桑,又富笔墨之韵味;而描绘新枝嫩叶,则用笔轻快灵动,墨色鲜活,尽显生命之蓬勃。

色彩在韩长荣老师的书画中,并非单纯的装饰,而是成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他的设色,既有着中国传统设色的雅致,又能大胆运用鲜明的色彩,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与情感氛围。他善于驾驭墨之浓淡干湿,通过墨色的层次变化,塑造物象的体积感与空间感。在一些作品中,以浓墨点苔,为山石增添了灵动与生机;以淡墨渲染云雾,营造出朦胧缥缈的意境。更有甚者,在墨中融入色彩,或浅绛、或青绿,使画面在黑白的基础上,又多了几分绚丽与温润。

韩长荣老师的书画艺术,是传统与现代、技法与意境、自然与人文的有机融合。他以精湛的笔墨技艺,营造出一方方引人入胜的艺术之境;以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他的作品,如同一扇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精妙与伟大,也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当代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对生活、对文化的热爱。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韩长荣老师定能继续笔耕不辍,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