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兴县人的日常滋味:“山花烂漫” 小米的家常故事

清明刚过,蔡家会镇狮子洼村的黄土还带着凉意,农人已扛着锄头走进自家的谷地。他弯腰将去年的谷茬碎秆翻进土里,又从牛圈旁抬出

清明刚过,蔡家会镇狮子洼村的黄土还带着凉意,农人已扛着锄头走进自家的谷地。他弯腰将去年的谷茬碎秆翻进土里,又从牛圈旁抬出半筐腐熟的粪肥,顺着田垄细细撒匀 —— 这是祖辈传下的 “养地经”,不用化肥,全靠土地自己攒足力气。

院坝里,母亲正坐在竹筛前选种,手里攥着的 “晋谷 21 号” 是兴县人守了上百年的宝贝。她指尖划过谷粒,瘪粒、碎粒纷纷落下,只留那些圆润饱满、带着自然光泽的种子,摊在苇席上晒足三天太阳,才算备好 “扎根” 的底气。“这些种子要送到‘山花烂漫’的基地登记,收秋时他们直接来拉谷穗。”

入伏后的吕梁山坡格外烫脚,小米苗已窜到脚踝高。在田垄间穿梭,手里的小锄头轻轻拨开黄土,将杂草连根拔起。兴县的小米从不用农药,除草全凭一双手,汗水滴在土里,转眼就被干渴的黄土吸了进去。

傍晚收工回家,总不忘往灶膛添把柴,抓两把 “山花烂漫” 小米放进铁锅。水开后米香慢慢渗出来,混着院子里晒的红枣甜气,引得三岁的儿子扒着门框喊饿。这时她会舀出半碗米汤,晾温了给孩子喝,金黄的米油挂在碗边,像极了地里即将成熟的谷穗。

国庆节后的谷子地像铺了层金毯,农人们割谷穗,镰刀离地面三寸斩断,留着秸秆待来年还田。割下的谷穗捆成小捆,头朝下立在田埂上,远远望去像一排排金色的小塔,等着阳光和秋风把水分抽干。

霜降后,兴县的夜晚渐寒,灶膛里的柴火却烧得旺。蔡艳林的母亲坐在灶前,看着铁锅里的小米和 “钱钱” 慢慢熬开。“钱钱” 是前几天刚捣的,黄豆煮到六成熟,滴点植物油拌匀,放在光滑的青石上用小锤砸成铜钱模样,晾在柳条簸箩里干透了才收起来。

往锅里丢块老南瓜,盖上锅盖焖十分钟,揭开时满屋都是甜香。金黄的粥糊上飘着层米油,舀一勺送到嘴边,小米的绵密混着南瓜的清甜,还有 “钱钱” 咬开时的豆香,这是兴县人过冬最踏实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