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威观宁夏:银川公交的困境,怎么破局?

作为无车一族,威记在银川城里的出行,走路是不可能的了。出行工具基本是共享单车,自己的自行车和电单车,或者公交车。由于有比

作为无车一族,威记在银川城里的出行,走路是不可能的了。出行工具基本是共享单车,自己的自行车和电单车,或者公交车。由于有比较,忽然发现,有一句歇后语非常贴切银川的公交车的处境,那就是“风箱中的xx,两头受气。”

很多经常坐公交车出行的人们,都说公交车行驶慢,间隔时间短,覆盖城市面不够等等;提出银川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比如开辟新的BRT快速公交线路,加密加快普通公交班次,为银川“绿色低碳出行”夯实基础。

而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则觉得公交车“霸道”,对BRT快速公交更是不爽,说其“快了一车人,却堵了一城人”。

可谓两头不讨好。

其实,银川公交也有其“苦衷”。

首先就是上座率问题,纵观银川公交,能全程大部分时间保持满座的,寥寥无几。大概也就是上下班高峰期,恶劣天气时候,经过人流密集地方时候会出现满座的情况,其它时段,坐车的人少,甚至会出现空运的情况。

其实,这跟时代发展有关。如今的城市公交,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据数据统计,自2014年全国公交客运量达到781.88亿人的历史更高峰后,这条曲线就不可逆转地一路向下。到了2022年,全国公交客运总量连巅峰时期的一半都不到,平均每辆车每天的载客量只有约160人次,仅为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实也能理解和想到,这都是因为交通出行多样化和便利性增强所致,比如私家车的增多,网约车的泛滥,共享单车的普及,电动自行车的普遍等等,让很多原先靠公交车出行的人们放弃了公交车出行。银川也不例外。

其次,是盈利问题。威记经常坐公交车,听到最多的刷卡声音是有优惠或免费的“学生卡”、“爱心卡”、“敬老卡”。而正常收费的手机刷卡,“大众卡”的则比较少。

这对于公交公司来说,能有多少收入?想维持正常运行的资金,注定了只能是靠补贴。这样的情况下,不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购置车辆,增设线路,就连员工的工资发放都是一番考量。

改革?困难重重!这也能理解为什么在2011年左右银川开设了BRT快速公交一号线后,没有继续增设新路线的原因了。

凑巧的是,今天刷到一个话题,说“面临关停潮的公交车还能维持多久”,这个话题有些夸张的成分。第一,每个城市情况不一样;第二,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属于民生工程,裁撤不现实。

那放在银川,该怎么办?

其实银川公交也已经在调整。比如定制公交;比如优化线路;比如撤并线路;比如响应式停靠站等等。可是,如果经常坐的话,会发现,那不过是形式大于实际,跟人们出行来说,没发现方便在哪。

就拿现在的501公交车来说,如果要具体说,它应该是316路公交车改变而来。以前从公交二分公司出发,一站到达永宁。而现在,想坐车,只能到银川汽车站。倒是有定制501路还是在公交二分公司始发,可是,运营时间和班次却变得不那么方便起来。这无形中也促使一部分人放弃它!

银川公交的转型之路,或许可以从"精准服务"破局。在客流分散的时代,与其追求大而全的线路覆盖,不如深耕细分场景——早晚高峰可开通"点对点通勤专线",连接大型社区与产业园区;周末节假日则推出"文旅专线",串联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等景点;针对学生群体,可优化现有"家校直通车"的智能调度系统。这种"公交+定制"的混合模式,既能提高车辆利用率,又能培养固定客群。

在技术赋能方面,银川可借鉴苏州"响应式公交"的经验。通过APP实时监测客流热力分布,动态调整发车间隔;在客流量低于30%的线路上,试点使用6米级小型电动巴士(中巴);同时推广"公交优先信号系统"(这点执行不错),让BRT专用道真正快起来。这些措施既能降低空驶率,又能提升准点率,逐步重建市民信任。

准时、方便、省钱,谁还愿意固执地骑电单车?尤其是冷天就要到来,在暖意融融的公交车里坐,还是迎着冷冽的西北风在路上裹得跟条粽子一样骑电单车?在这个选择题好选吧?

盈利模式上不妨"以副养主",外地还是有很多成功例子可以借鉴,比如公交场站候车屋顶安装光伏板,车身开发文创广告,候车亭增设便民储物柜等增值服务。更关键的是建立差别化票价体系:对敬老卡、爱心卡设置错峰使用限制,对通勤族推出"月票+共享单车"的联名套餐。当公交系统形成自我造血能力,财政补贴才能真正用在刀刃上。

这座塞上古城正站在交通变革的十字路口。与其在"快了一车人"与"堵了一城人"的争议中徘徊,不如用绣花功夫编织多元立体的出行网络。毕竟,理想的公交不该是风箱里的困兽,而应成为城市流动的血脉,既能承载民生温度,又可丈量发展速度。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评论列表

用户84xxx50
用户84xxx50 6
2025-10-10 00:38
城市没人说啥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