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场跨国旅游博主有缘同行的中国张家界旅行,竟让韩国小哥成为了一名印度女子的“服务生”。
只见上山的缆车刚升起,韩国小哥便被印度女子一把拽起,“换个位置,我要拍风景。”那女子未等回应就抢坐过去,还将手机塞给他,“帮我录个像,要把山全拍进去嗷。”
旁边的德国游客看到这情形不由得撇了撇嘴,远处围观的中国游客也皱起了眉头。
这韩国小伙是怎么碰上事儿这么多的印度女子呢?
时间回到几小时前,韩国小伙在酒店楼下遇到这个印度女子,因知晓要一同去景区,又碰巧碰到另一名德国游客,三人便临时组成一个“歪果仁”团。
因韩国小哥中文流利,很快买好了门票,那印度女子当时就给他打上了能帮忙办事的标签。
只见印度女子先让韩国小哥去讲价买帽子,讲完价后又反悔不买帽子要买水,他领着女子转了两家店,自己都忍不住买了罐饮料,女子却摆摆手表示啥都不买了。
出门后印度女子很自然地把随身物品交给德国游客,仿佛别人伺候她是理所当然的。
爬到缆车入口处,突然被检票员告知门票不包含缆车票。
印度女子和韩国小哥一起去售票处补票,突然女子说:“你会中文,去和售票员说补一下票吧。”她目光注视着对方,“而且男人就应该买单。”
那韩国小哥当时愣住了,刚相识就要自己掏钱?但看到女子理所当然的神情,还是硬着头皮把钱付了。
被有着小波折的补票耽误了会时间,德国游客在缆车上抱怨等太久,印度女子也跟着说门票不合理,韩国小哥没吭声,他熬了夜坐火车,就想歇会儿。
不过印度女子根本停不下来,在缆车上换座位、拍照一波接着一波地指挥着韩国小哥。
缆车停稳后,韩国小哥回到自己座位,他望着连绵的山峰,心里寻思:旅行本来是用来赏景的,怎么就成了看人情世故?要是那印度女子态度真诚些,能道个谢,哪怕问句“能帮我不?”或许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到了山顶,印度女子又要录视频,拍了一阵觉得角度不佳,要求重新拍摄,韩国小哥终于受不了拒绝了,那女子立刻追问:“你讨厌我?”此语令他哭笑不得,帮忙成了义务,拒绝反倒成了过错。
你有没有过类似经历?好心搭伴却成了免费劳力,只要一拒绝还会被道德绑架。
其实旅行里的尊重很简单,不把别人的善意当理所当然,不把自己的需求当最高指令。
不由得想起今年8月在珠峰石碑下,印度游客聚餐并乱扔垃圾被劝阻,居然说在恒河都能扔这为什么不行。
敦煌莫高窟里,还有印度游客要摸壁画,说本国古迹都这样。
这些行为本质都一样,用自己的习惯绑架他人和规则。
另一名印度高种姓女网红甚至在中国做出更过分的行径:她强行坐上陌生人的电瓶车,还用卢比进行结算;且说别人不和她说英语,还妄图让别人都迁就她,最终网友纷纷嘲笑她,就连印度网友也觉得她丢脸。
韩国小哥的遭遇并非个例,外网社交平台上有诸多视频拍到,印度游客在景区强行要求他人拍照,不排队还十分理直气壮,实际上也许是一部分印度人没有边界感,而这类行为渐渐累积多了成了大家对印度游客的既有印象。
你觉得结伴旅行最该守住什么底线?是明确边界,还是主动付出?
其实答案很简单,尊重比风景更重要。毕竟再美的景色,也经不住不懂分寸的消耗。
这次旅行,使韩国小哥明白,所谓跨国相遇,凭借的并非语言相通,而是相互体谅,那些不尊重他人的人,无论到何处都只会制造尴尬,而真正的旅行情谊,始终是你来我往的温暖,并非单方面的索取。
声明:本文内容80%基于真实素材原创,20%借助AI辅助,内容经过严格审核,图片为旅游博主视频截图真实素材二创,旨在给读者更好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文章宗旨为倡导正能量,无不良引导,望知悉。
参考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年轻人青睐“旅游搭子”,享受“松弛感”但不可忘了“边界”》
新湖南《印度人在华旅游乱扔垃圾,呼吁当地旅游部门进行管理,保护好环境》
评论列表